东美曾氏番仔楼

共 141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44

历史沿革

东美曾氏番仔楼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曾振源决心在家乡再盖一座新洋楼,一座中西合璧的庄园。为了建造这幢楼,不仅请了南洋的西方设计师设计图纸,许多木料、花砖都是从南洋运回来的;重金聘请各地著名的工匠师傅来施工。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振源病逝,其子曾福全继续建造洋楼。
清宣统三年(1911年),东美曾氏番仔楼建成。
20世纪50年代初,东美曾氏番仔楼被征用为公房,有的房子被当作东美小学校舍,有的用作粮库。
1984年,当地政府将全部房产归还给曾氏族人。

建筑格局

东美曾氏番仔楼坐南朝北,中西结合建筑风格,石砖木混合结构,平面呈“凹”字形。全楼以曾氏家庙为中心,对称排列,有序布局,形成五列三排的建筑格局。每排之前有宽阔的石埕连接,分别称为前埕、中埕、后埕。前排为闽南风格的古厝,中楼是南洋风格的哥特式楼房,后排为红砖骑楼。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627平方米,计13栋建筑物99间房间。其外装饰西式风格,内部配置趋向闽南传统结构,既美观洋气又实用;外装饰彩瓷砖等材料由进口,经百年沧桑,仍色彩鲜艳;通气窗采用生铁铸造,比较牢固;中楼和东西宾楼主厅设有取暖壁炉;后花园东侧置有风力抽水机房、木风轮带动机器把水提上楼顶水塔,再通过管道,通向各座建筑。
东美曾氏番仔楼从北向南,正中依次:前为三座二进平房,中座为曾氏家庙;中为一列白色半圆拱廊柱洋楼,楼二层,每层三单元,每单元四房一厅;后为一列横贯东西中式红砖二层楼,每层五单元,每单元一厅二房。楼群左右侧各一座白色拱廊,上为四室一厅,下为通风洞,称东宾楼、西宾楼;东宾楼东侧附平房一厅二房;西宾楼向南延伸建一座向东白色廊柱二层洋楼,每层9间;红楼之后为花园,东有抽水机房,西有仓库。横向从北向南依次为月池、前院、平房、中院、白楼、后院、红楼、后花园;纵向,家庙左右各一条巷道,平房左右各一条大道直通红楼,各楼之间有走廊和廊桥相通。内设三横三纵排水沟,周环围墙。
东美曾氏番仔楼

文物遗存

东美曾氏番仔楼遗存有各种砖雕、石雕、拼砖、灰塑、彩画。
东美曾氏番仔楼木雕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曾氏番仔楼
东美曾氏番仔楼每进大楼都有回廊和天桥相连接,在下雨天时,无论走到任何一个房间,都不会淋到雨。楼房外面的方形廊柱,柱与柱之间的半圆拱门,从东南亚购买运回的欧式彩色瓷砖、花瓶状的瓷制栏杆,都表现出鲜明的南洋风格。整个建筑群的布局又融入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特色,楼房内部通风、采光也参照中国传统做法。总体风格可说是中西合璧,把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与海外舶来的南洋风情融为一体。

保护措施

2013年,东美曾氏番仔楼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东美曾氏番仔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东美曾氏番仔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东美村墩上社。

交通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