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群村
小群行政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山多地少,南临瓯江北靠山,由小群、洪埠、五里亭、渔渡、凉水源、丁田、风门坳、下扩等8个自然村组成,金丽温铁路沿村边瓯江对岸穿过,金丽温高速公路依村而过,330国道从村中经过。小群自然村是中心村,位于祯埠乡瓯江北岸,祯埠乡政府所在地,村民新建房屋坐落于330国道两旁,村南边是金丽温高速公路和瓯江,北面是山,山脚是小群自然村村民老房子,比较破旧,居住村民不多,老房子与330国道旁新建房屋相距约50米,新老房子之间是一片水田,约30余亩,因国防光缆及其它通信线路埋在田下,只能维持现状,无法用作建设等其它用途。小渔渡、五里亭、洪埠、小群4个自然村自西向东沿瓯江北岸分布,凉水源、丁田、风门坳、下扩4个自然村在北岸山上,小群自然村建有埠头有渡船与本乡对岸官坑村相通,小群、五里亭自然村之间瓯江上建有五里亭电站,电站坝顶可通车到对岸岭下、祯埠等村。
小群村Xiǎoqún Cūn
行政村以驻地小群自然村得名。1958年属小群耕作区,1961年建立小群大队,1984年改称小群村,历属祯埠乡,现为祯埠乡人民政府驻地。2002年原渔渡行政村并入小群行政村,地处瓯江大溪中游北岸,330国道穿境而过。东邻陈篆村,南邻祯埠村,西邻岭下村,北与海口镇交界。人口有1508人,面积10.67平方公里。下设18个村民小组,辖小群、五里亭、山脚下、麻山、洪埠、渔渡、丁田、凉水源8个自然村。
小群Xiǎoqún
据《青田县志》记载, 700年前,此地因形成一条状如小虫的小街而称“小虫”,后以“虫”与“群”方言谐音改雅称小群,系小群行政村及祯埠乡政府驻地。东邻麻山,南临瓯江,西邻洪埠,北邻山脚下。人口有507人,耕地面积121.6亩。
五里亭Wǔlǐtíng
因此地五里路处有一座供路人歇息的古凉亭而得名。历属小群村。东邻山脚下,南邻洪埠,西临瓯江,北邻风门坳。人口有242人,耕地面积55亩。
山脚下Shānjiǎoxià
因自然村座落在当地山脚下首而得名。历属小群村。东与海口镇交界,南邻麻山,西邻小群,北邻风门坳。人口有315人。
麻山Máshān
因旧时此地山上多以种植籽麻植物而得名。历属小群村。东、南两面临瓯江,西邻小群,北邻山脚下。
洪埠Hóngbù
旧时因当地江边建有一座洪水来时供船只停靠的埠头而得名。历属小群村。东邻小群,西、南两面临瓯江,北邻五里亭。人口有103人,耕地面积24.7亩。
渔渡Yúdù
传说,当年陈十四娘娘带领虞夫人来此除妖,见当地行人过渡不便,就命虞夫人在此设置渡船得名虞渡,1955年以“虞”与“渔”的方言谐音改称“渔渡”。原为渔渡行政村,2002年并入小群村。东邻下堀,南邻五里亭,西邻西瓜寮,北邻冷水源。人口有173人,耕地面积46.7亩。
丁田Dīngtián
地处高山,因当地山田山地都分布在山顶上得名顶田,后以方言谐音改称丁田。原属渔渡行政村,2002年并入小群村。东邻海口镇交界,南邻风门坳,西临瓯江,北邻滩下。人口有168人,耕地面积67亩。
下窟Xiàkū(废村)
因村居座落在当地山窟下首而得名。原属渔渡行政村,2002年并入小群村。2010年整体搬迁,现无人居住。
四瓜寮Sìguāliao(废村)
旧时因当地百姓为方便在山上种植西瓜在此搭草寮始居成村而得名。原属渔渡行政村,2002年并入小群村。2009年整体搬迁,现无人居住。
风门坳Fēngmén'ào(废村)
因村居位于当地避风的山坳处而得名。原属渔渡行政村,2002年并入小群村。2007年整体搬迁,现无人居住。
无人居住。
小群村附近有中国青田石雕文化旅游区、石门洞、陈宅七星村、中国石雕城、青田阜山清真禅寺、青田金鸡山等旅游景点,有青田石、青田石雕、青田田鱼、青田杨梅、青田御茶、莲藕炝腰花等特产,有青田鼓词、青田鱼灯、畲族民歌、上宕功夫、问凳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