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千佛洞

联合创作 · 2023-08-06 08:29

东千佛洞为敦煌石窟群之一,现存洞窟23个,有壁画、塑像者八窟,东岩三窟,西岩五窟,多为单室窟。形制有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圆形穹窿顶窟、方形平顶窟,其中第2、4、5、7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窟,尚存部分佛、菩萨塑像,但多为清代重修,唯第4窟西夏高僧像,身着俗装,保存完好。壁画分布四壁,内容可分为五类:经变画、密宗图像、尊像画、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壁画以第2窟保存最为完整,艺术风格和内容与榆林窟第2、3、4、29诸窟基本相同,是榆林窟西夏和元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但它又具有一定特点,是西域早期石窟形制的再现。

文化

文化特点

东千佛洞是佛教壁画艺术的绝唱。洞窟壁画内容既保存了中原、西域、藏传佛教的文化内容,也展示了古印度波罗王朝时期风格的佛教艺术。瓜州东千佛洞代表了西夏佛教壁画的最高艺术成就,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特点

东千佛洞现存洞窟23个,有壁画,塑像者八窟,东岩三窟,西岩五窟,多为单室窟。形制有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圆形穹窿顶窟,方形平顶窟,其中第2、4、5、7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窟。

历史

建筑历史

公元12世纪下半叶,西夏国发生了内乱,当时的皇帝李仁孝一度被迫迁居到了敦煌和瓜州一带,整日地祈祷佛祖保佑,大造功德。于是,西夏独立开凿的新洞窟,就在这个时期出现了。

东千佛洞始建于西夏时期,与西夏时期在安西(古瓜州)设立瓜州西平监军司有密切的关系,这里一度成为统辖河西地区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中心,这也是东千佛洞的西夏佛教艺术远胜于敦煌莫高窟的重要原因。

文物保护

东千佛洞始创于北朝(公元386~534年)。唐、五代、西夏、元、及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重修,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石窟群。1987年8月、1991年8月,甘肃省文化厅拨专款进行两次整修加固,清理残损泥塑造像,开挖水井;并由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对壁画地仗脱落及酥碱起甲病害进行加固、修复,修补残破部位,清洗烟熏壁画、摄影录像;安西县博物馆会同省考古研究所全面测绘记录等。这一系列抢救保护措施,使洞窟基本恢复原貌夫。

1996年,该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水月观音

观音眉清目秀,左手下垂,右手拿经卷,悠然自若地端坐在金刚宝座上凝思遐想,身边彩云环绕,山后数竿翠竹点缀出仙山胜景的清静;金刚宝石座前潺潺流水,远方天际高挂一句弯月,便点透了此画意境。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