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故城遗址

共 4851字,需浏览 10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高密故城遗址,亦称城阴城,系西汉时期所建。《齐乘》载:楚将龙且为屯兵而筑,故又名龙且城。此城为方城,南北、东西各2公里。两汉时代,城阴城数次成为王国和候国的国都,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郡县治所,及至北齐毁于战火。
20世纪80年代,原高密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储森等文物工作者,曾对高密故城遗址进行过考古调查。在城址南部发现大量瓦当、古货币等遗物。
1981年冬天,在城址的东南角发现墓葬区,出土了部分遗物。后来,潍坊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高密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又先后进行了多次考古勘探。
高密故城遗址
2001年,高密市政府在高密故城遗址周围修建起围墙,进行了铺路、绿化等相关保护工作。
2017年、2019年,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高密市博物馆、潍坊潍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先后在高密故城遗址开展了考古勘探。

遗址特点

综述
高密故城遗址现存土堆,是东北角的一部分城墙残垣。土堆呈并不规则的凹凸状,上面长满了灌木。城的中部、南部,工作人员发现了许多建筑基址,包括宫殿建筑群、居住遗址等,出土了相关建筑材料遗物。还在城址西南部以及中部偏西,探明冶铁、铸铜遗址各一处,并出土大量相关遗物,表明这里可能是汉代重要的冶铁、铸铜地所在。2017年、2019年,在相关区域新发现了石臼、建筑构件等遗物。
城墙
高密故城遗址为长方形。南北宽1850米,东西长1950米,总面积为360.75万平方米。城址方向南偏西9°,城址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部分都被埋地下,有的仅剩基槽部分。
高密故城遗址
东墙位于薛家老庄西100米处,城墙南北基本成直线。该墙除北部还残存一段外,其余均埋于地下。残留部分南北长17.5米,东西底宽8~15米,顶部宽3~7米,高2~4米,黄褐色土,较纯,坚硬,经夯打。夯层清晰可见。夯层厚度10~14厘米,内夹杂零星两汉早期陶片及少量战国陶片。经钻探得知,基宽为14米,底宽12左右,近似梯形。基深浅不一,深者1.5米,浅者0.5米,下为生土。基槽是顺地势而筑,将地面上的腐物及熟土挖去至生土。基槽内填土为黄褐色,夯打、较纯。城墙南北转角处为圆角。上部宽34米,深31米,底宽31米右。在城墙内外也发现大的汉代陶片及少量的战国陶片。同时在城墙中段距南城墙750米处,发现城门一座,门道宽10米,门道之上有薛家老庄一田庄村的土路通过。
高密故城遗址
北墙位于寨庄、刘家庄南30~70米处。该墙东还保留了一段,也是整个城墙保护最好的一段。东西长25米、南北宽32米高6.7米。黄褐色、坚硬。从南面的断墙上,夯层清晰可见,层厚13~18厘米,最厚达20厘米。每个夯层的上部坚硬、下部较软。夯面平整,夯窝密集。窝径在5~7厘米。在断墙上有上下两排棍眼,上排东西三个,眼径12~16厘米,间距0.8~1米,内有白色朽木灰。下排东西有四个与上排间距1米。同上平行交错排列,眼同于上排,间距与上排基本相同。可见城墙系采用木棒加固墙壁,层层夯筑就地取土而筑起的。从窝的密集度和筑窝的直径看,系采用小木头夯。从城墙的纵剖面看,呈梯形。墙土中含有绳纹的瓦片和战国陶片,没有见到布坟瓦片及晚期陶片。北墙本段的时代当属西汉早期。另外,在本段城墙顶部有一层厚约2的灰褐色夯土,内含少量西汉陶片,可能是晚期修补的现象。除此段之外其它地段都被埋在地下。根据钻探所知,城墙中部,基槽上口宽14米,深13米,底深10米左右。东部及转角处较宽最宽的达37米,底宽30米,深1~3米之间。基槽内填土系黄褐色,略带小细砂,粘性较大。西段及转角处已被破坏。在钻探的同时,在城墙正中发现北城门一座,距地表深0.4米,路深1米,门道宽10米,长14米。
西墙位于前田庄、后田庄村东半部。该墙除北部还残留段外,其它地段、地面上已无迹可寻。北部的残段是呈坟丘状,南北长28米,东西宽35米,高6.2米,顶部宽约2米,已探明基宽13米,深0.5~1.5米,底宽8米。墙上及基槽内填土均为黄褐色夯土,较纯,坚硬,粘性大。没有发现有瓦片及陶片之类的遗物。
南墙位于田庄大窑北150米处。该墙早塌,使此地段形成高出周围约2米,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约50的个岭带。从地面上观察,墙的中部有三个大小不同的豁口。大的豁口位于城墙正中,当地人称“武朝门”。二个小的在其左右。经钻探证明,这三个豁口确系三个城门基址。南中门基址,门道宽16米,砖铺地面,距地表深2.4米。南东门门道宽12米,距地表深2.1米。南西门门道宽12米,距地表深0.8米。同时也探明城墙基宽16米,距地表深2~5米左右其中有些地段的城墙自身高度1.8米,底宽14米,及基槽内填土均为黄褐色夯土。在城墙倒塌的堆积中含有大量的板瓦、简瓦、瓦当及陶片等。
城壕
高密故城遗址城墙外有护城河,从现状看,部河道已淤塞,但河床遗迹依然可辨。略低于地面约0.2~0.5米。护城河没有发现断结带,是围绕四周而挖的一条防御沟或排水沟。其土用于建筑城墙。城门出口处的护城河,经钻探没有发现附属的建筑物。
城门
高密故城遗址城门共发现六座,东、西、北各一座。南门三座(南东门、南中门、南西门)。
古道路
高密故城遗址共发现主要古道路4条。1号路位于城中部偏南,距南城墙750米,距北城墙1200米左右,东西方向,全长2000米,与东门和西门相交。路面宽12米,路土深1.5米。上层0.5米的黄褐色为近现代路土,下层为灰褐色路土,厚0.8米,为汉代路系城营建以后的主要街道。
2号路位于城北部中段,方向南北,南与1号路呈T形互接,北接北城门,全长1250左右,南部路面保存较好,路土深1.2米厚1米。北部路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路土深0.5米,厚0.3米。路土均暴露在0.5~0.3厘米的耕层下,路面宽12米。其中在北城门南150米处,有一段路土宽约6~8米。这一段可能与穿过的地势高低不同有关。以上路土均为灰褐色,无层次关系,路土之上的耕土层中所含的陶片,也均为西汉。
3号路位于城南部偏东,南通南东门,北与1号古道路相接,全长750米,路宽12米,路土深1.5米,厚0.5-0.8米,灰褐色土,其下为黄生土。路土之上有1米左右的文化层。该层内含较多的瓦片、瓦当及西汉陶片,同时也有零星战国陶片。
4号路位于城西部,南通西门,北与1号古道路相接南北长750米,路宽12米,路土深1.5米,厚0.5~1米,灰褐色土。路西为手工业作坊区,路东为宫殿区。
建筑遗址
高密故城遗址南中门建筑基址位于南城墙中段,较周围略低,文化层较厚,一般在2.5米左右。基址上面暴大量的简瓦、板瓦瓦当。瓦以板瓦为主,纹饰为布纹。瓦当多为圆形,其纹饰有“千秋万岁”和卷云纹等。半瓦当仅发现一枚。基址之上面的堆积中夹杂许多灰土、土块、红烧土和零星的白灰皮、陶片等。这些夹杂的简瓦、板瓦大都为红色和兰色。此现象的形成可能是被火烧过,也说明门阙可能毁于战火或火灾。这与高密县志“....··毁于战火”的记载相同。从整个门阙基址堆积的情况看属同一时代堆积,系两侧城墙及门倒塌所致。基址东西宽16米,南北长30米。基址底部为花砖铺设地面北部延伸官殿区内,南部伸出城外至南城壕。
居住遗址
高密故城遗址东南居住址位于东门以南,南东门以东,3号古道路以东,4号古道路以南。东西长987米,南北宽740米。地面上暴露较多汉代瓦片及陶片。钻探中发现11处基址还有一些红烧土面,居住面和路土。在基址周围也常探到石块。这11处基址大都分布在古道路及城门周围,交通便利而且规模大,遗迹丰富。
北部居住区位于1号古道路北侧,东西长1800米,南北宽1000米,是城内最大一个居住区。据当地人说,这一带本来地势很高,在整平耕地时,削去了约1米左右。现存文化堆积较薄,地层也较为简单。钻探中发现房址30多处。大都位于1号2号古道路两侧,基址周围大都为开阔的路,路土之中,偶有一些不太集中基址出现。从堆积情况和暴露遗物看,与南部相同,应属同一时代堆积。
手工业作坊遗址
高密故城遗址冶铁遗址位于城西南部,南距南城门50米,东距4号古道路110米。北接铸铜遗址,西部被前田庄村压。地面暴露不少硫渣、红烧土块等物。现存文化层厚度0.3~0.8米,为二层:上层黄褐色为耕土层,内含硫渣、红烧块,下层灰褐土,东部深0.5米,西部0.1左右,冶铁遗址即属下层钻探中发现大量的铁渣、硫渣、红烧块和木炭块。同时在遗址东面及北面都发现几块大小不一的土基址。这些基址可能是作坊的有关建筑。在此遗址之上,暴露有汉代瓦片及陶片也曾出土过铁犁锌、锄、铁镰等。根据暴露的现象和出土的遗物来推测,是两汉时期的主要冶铁遗址。
铸铜遗址位于城址中偏西,冶铁遗址北约百米,东4号古道路70米,北1号古道路90米。遗址大部分被田庄村所压,破坏严重,已无文化层存在。70年代村民在此建房时,曾发现大量的五铢钱,原铸五铢30多枚,汉半两石范二块,货布、货泉、大布黄千数百枚。齐法化,齐之法化、铜剑、铜戈、铜镜及大块铜等物,现都藏于高密市博物馆。遗址东部文化层也较浅,厚0.6米。地面上散布有红烧和铜硫渣,村民在耕种时常有铜器出土。从钻探的情况看,其地层有二层,上层为耕土层,灰褐色;下层为灰色和灰绿色两种堆积,同时也发现几处夯土基址,主要分布在遗址东、北两侧基址之内的路土及周围的路土为灰绿色,说明夯土基址,可能是与作坊有关的建筑,也可能是当时作坊的仓库所在地。此建筑应是东汉时期的一处大型的铸铜遗址。

文物遗存

综述
高密故城遗址出土汉代四神铜镜
高密故城遗址内出土有刀币、货布、大布黄千、五铢、半两、钱范、鎏金铜熏炉、鎏金铜灯台、银龟印、铜印、铜剑、铜镜、瓦当、铺地砖、散水砖等大量遗物。
建筑材料
高密故城遗址出土瓦当有圆瓦当和半瓦当。纹饰多以弦纹为主,另有草叶纹、变形草叶纹。直径在14~18.3厘米之间。采集到的砖为空心砖,铺地砖、散水砖三种。空心砖形状为长条形。边长在95厘米、边宽40厘米、厚16厘米、厚2厘米、孔径10厘米左右。砖面的纹饰为三角形和菱形几何图案和四纹图案。边纹为“山”字形和“卷云纹”组成的图案。铺地砖均为方形。边长80厘米、厚6厘米。纹饰均为三角形和方格形,每砖印有64个图案,布局均匀。散水砖大都完整,其形制为灰色、素面、圆头、方座。通高15厘米、边宽7厘米。座内有一孔,上圆下方,孔通高7.8厘米,下部孔径4厘米。
陶器
高密故城遗址出土陶器种类有壶、罐、釜等,均为灰色。陶质为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两类。陶壶陶质多为泥质,纹饰有绳纹、锥刺纹、弦纹、压点纹等,多为侈口、圆鼓腹、偏圆腹、平底。釜为夹砂灰陶,侈口、直腹、圆底。
铜器
高密故城遗址出土铜熏炉
高密故城遗址采集到的文化遗物有铜剑、熏炉、铜镜、铺首、印章等。

研究价值

高密故城遗址作为东周至东汉的古城址,出土文物丰富,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汉郡国都城规划的典型代表,能够反映特定时代整体地域的典型风格。有西汉突出城邑政治功能,也有春秋战国时期军事防御功能的双重特点,为研究春秋战国至两汉诸侯王国城邑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保护措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高密故城遗址以城阴城遗址名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高密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高密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井沟镇城后刘家庄村南。

交通信息

自驾:自高密市公安局开车前往高密故城遗址,路程约29.1千米,用时约45分钟。
浏览 1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