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湖镇
地名由来:在境内国家重点风景区红枫湖而得名。
2022年12月,红枫湖镇被贵州省林业局命名为2022年贵州省森林乡镇。
2022年6月,红枫湖镇入选第二批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录。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红枫湖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7月,红枫湖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11年10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红枫湖镇2011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清镇市辖镇。市人民政府驻地。在市境东南部,红枫湖畔。面积216平方公里。人口10.7万,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17.2%。辖4居委会、40村委会。为贵阳通往黔西、黔西北重要门户。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设威清站。二十三年置威清卫。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后历为清镇县治。1938年置县城镇。1953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撤镇建公社。1962年析建城关、大星、东门桥、中八、簸箩公社。1984年改置1镇、2乡、2民族乡。1991年以城关镇、大星乡、东门桥布依族苗族乡、中八苗族布依族乡、簸箩乡合并置红枫湖镇。镇因湖名。镇境有中央、省、地多家大型骨干企业,是省内重要电力、化纤、煤气生产基地和旅游胜地。贵昆铁路湖林支线经镇西并设站。有中小学36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万。主要街道分布在青龙山北麓。红枫路、三角花园一带为主要商业区。红枫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古迹有城北青梯塔。贵黄公路、321国道在此交会。
历史沿革:
1953年,隶属于城关区。
1958年,兴建红枫湖,红枫湖水淹区近百个村寨的1.8万居民。
1984年,划分为城关镇及大星、东门桥、中八、簸箩等乡。
1991年12月,清镇市实施建镇并乡撤区。
将原大星乡、东门桥布依族苗族乡、中八苗族布依族乡、簸箩乡和城关镇合并为红枫湖镇。
2002年,将红枫湖镇所辖的中心、青龙、东北等20个村及新华路、建国路、新民路等19个居委会辖区划出设立青龙街道(2003年9月实施)。
2003年6月,将市城区和东门桥、大星片区的17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划出给青龙街道。
2006年,原属站街镇所辖的骆家桥村划归红枫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