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唐寺塔

广唐寺塔

共 2008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0:13

历史沿革

广唐寺塔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据塔内题记推定,该塔毁于唐末,北宋中期进行复建,在明代曾进行过大修。
2019~2020年,延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广唐寺塔进行维修。

建筑格局

综述
广唐寺塔
广唐寺塔,又称白马塔。塔面南,平面为六角形,建筑形式为七级楼阁式砖塔。塔通高26.8米,塔身随塔基作六边形,塔内置塔心柱、塔心室,塔内做直斜式和迁回盘旋的砖砌梯道,旋转可直达顶层;塔身每层辟有真假门窗;塔体各角均砌圆形及棱形倚柱,整座塔逐层收敛,高度均匀递减,呈抛物线形,具有典型宋代砖石建筑遗构特征。
建筑特征
广唐寺塔所用砖料均经过磨制:塔壁面砖与砖之间用白灰浆黏结;壁体内砖则用黄泥浆黏合。砌法:条砖垒砌数层顺砖后,再砌一层丁砖而成;门窗洞口多为券顶式;过廊、梯道多为叠涩式;部分部位也有拱券与叠涩相互兼用的做法;券门、过廊、梯道在墙体内都砌有木骨,台阶石条使用横木连接;倚柱有两种形式,即圆形和棱形。倚柱主要用于承托转角辅作,增强塔体的稳定性;墙体顶部皆用两层平砌砖拔檐。各檐高度和深度不一,增强了塔体外观优美感;斗拱皆砖制五铺作双抄斗拱,平身科一至三层每边各8朵,四至五层每边各7朵,六层每边各6朵,角科每层转角处各置1;一层南北各辟券门、圆拱,南门可进入一层塔心室。北门可进入梯道,直上第二层。第二层以上各层,均辟有半圆拱券门,并饰有网纹格棂窗和球纹格眼窗。第二层正南辟半圆拱券门,每隔一面辟一同样券门,共三门,其他三面饰长方形网纹格假棂窗。第三层对应第二层错置三券门和三窗。四至七层每层均辟一券门、半圆拱,每层错一面辟门。四层东北面辟券门,西南面饰方形盲窗,其他各面饰长方形网纹格棂窗。五层正南面辟券门,其他各面均为素面。六层西北面辟券门,券门上部两侧与其他各面上部正中均饰外方里圆形眼窗。七层东北面辟券门,其他各面均为素面;平板枋、挑枋、挑檐、檐橡、小连檐等均采用砖砌仿木构做法,檐上做四至七层反叠涩砖或大扒砖,以利于排水。各翼角置木质角梁以挂风铎。
结构特征
广唐寺塔
广唐寺塔一至三层,砌直斜式梯道,四至七层砌盘旋式梯道,可登至七层顶部。通过南门可进入一层塔心室,塔心室为六边形弯顶,顶架木骨,每面上部有砖雕斗拱1朵,转角斗拱1朵,各隅砌圆形倚柱通过北门可进入一层梯道,无台阶,较陡,通过4米深甬道靠竖井登道而上。从北门直上进入第二层;第二层,有过廊,每边相通,过廊高2.6米,宽0.67米,顶部从两侧向内叠收四层砖,顶铺扒砖。东北面正对券门辟一正方形塔心室,顶砌八边形叠涩五层砖形成藻井,门辟券门。西北券门正对上梯道,梯道较陡,隔两阶置横木,券顶和叠涩顶。从西北面上梯道进入第三层,正对东南券门;第三层,有过廊,每边相通。西南券门正对上梯道,梯道较陡,台阶间隔3~4层,横置一横木,叠涩顶和券口,每间隔2~8层横架一木骨。从西南面上梯道可进入第四层,正对东北券门;第四层,无相通过廊,券门外低内高内叠涩顶,施木骨。从东北券门顺时针转过东南面拾级而上登入第五层正南面;第五层,正南面设券门,券门外低内高,内叠涩。过廊券顶,梯道叠涩顶,石阶,置横木,正对正南券门辟一塔心室,正方形,顶砌八边形叠涩七层砖形成藻井。过券门上梯道绕过西南面进入第六层西北面;第六层,西北面辟券门,券门外低内高,内顶叠涩。过廊券顶,梯道叠涩顶,石阶,置横木,过券门上台阶绕过北面进入第七层东北面;第七层,东北面辟券门,过券门直登顶部。

文物遗存

塔内题记
广唐寺塔内题记较多,涵盖北宋皇祐六年(1054年)、至和元年(1054年)、嘉祐年间(1056~1063年),金代明昌七年(1196年)、泰和元年(1201年)、贞祐三年(1215年)等各个时期题记。

历史文化

广唐寺
广唐寺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其规模为:大门三楹,正殿三楹,后殿三楹;正殿前左侧为伽蓝殿,三楹,右侧为祖师殿,三楹。何时废寺无考证,白马塔幸存。

文物价值

广唐寺塔由外到内结构衔接搭配合理,斗拱磨制细腻,棂窗雕刻富于变化,细部处理得当,展现了古代匠人较高的建筑技艺,是研究宋代建筑及砖石雕刻艺术的宝贵资料,为宋代建筑、科学技术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保护措施

广唐寺塔遗址碑
2013年5月,广唐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广唐寺塔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塔铺街道办事处塔铺村广唐寺旧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广唐寺塔,路程约13.9千米,用时约23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