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北海子塔

永昌北海子塔

共 118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50

历史沿革

永昌北海子塔
永昌北海子塔原为唐时敕建的金川寺所属建筑,《永昌县志》记载:城北二里许,日金川寺,唐时敕建。后来,寺、塔均毁于战乱。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复建金川寺时,在原塔旧址复建现塔。
清乾隆年间编修的《永昌县志》记载“金川寺俗称大寺,初建于唐代,为永第一禅林”。后经历代多次维修,至清代已具相当规模。塔初建时可能为九层,后因地震顶层倾塌,在清代维修中将下层改为塔座的一部分并仅出露该层上端的檐构,因而变为七层,现塔为七级八角楼阁式实心砖塔。
民国十二五年(1936年),大寺毁,唯塔独存。
永昌北海子塔介绍
1988年,永昌北海子塔在维修中以砖包砌原有夯筑塔基。

建筑格局

综述
永昌北海子塔为七级八角实心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
塔基
塔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5米,东西宽15米,高3.06米,占地面积约375平方米,立面呈覆斗形,南壁修供人上下的台阶,内部黄土夯筑,外包青砖。
塔身
塔身
塔身为八面棱柱状,八棱八面,共七级,高29.96米,每层檐砖迭涩挑出,飞檐上翘,塔脚外展,每层塔脊琉璃兽头作饰,角下悬挂风铃,塔身相邻各面一至三级交错开龛,龛内原彩塑佛像,现已无存。
塔刹
北海子塔塔身、塔刹
塔刹为圆柱形倒瓶状,绿釉,瓷制,至顶冠为圆壮铁刹覆顶。

文物遗存

“光东阙”定西戎”阳刻砖浮雕
永昌北海子塔塔座东西两壁原镶嵌有“光东阙”“定西戎”的砖制阳刻浮雕匾额,后因维修取下,收藏于永昌县博物馆。

文物价值

北海子塔属北海子古建群内最重要的标志性“佛塔”,建筑风格独特,断代有据,保存较好,是永昌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河西走廊重要的佛教建筑之一,对研究明清以来河西古代佛塔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北海子塔无论从建筑材质和建造工艺上分析,都是宝贵的艺术品,为更好的研究明清时期河西走廊古建筑增添了色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北海子塔历经1954年山丹7.25级地震、1986年8月青海门源地震、1990年景泰县6.2级地震,依然魏然挺立,对河西走廊古建的抗震技术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具有科学抗震价值。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永昌北海子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永昌北海子塔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北侧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永昌北海子塔,路程约2.8千米,用时约8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