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卫城

榆林卫城

共 105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历史沿革

榆林卫城城墙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
后经过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弘治五年(1492年)、正德十年(1515年)三次扩建,到万历初年,榆林城墙定型为现存状况。
榆林卫城

建筑格局

榆林卫城东依驼山,西临榆溪河,北锁红石峡。为明长城九边重镇之一。榆林古城墙现存墙体长5500米,榆林城地处半山半川处,东高西低,平面呈菜刀形,城墙内夯黄土,夯层厚16~20厘米,外墙砌以砖石,上设垛堞。底宽15米,顶宽9米,高12米。原南城墙长1060.4米,西城墙长2124.5米,北城墙长1168.9米,东城墙长2435.5米,总长6789.3米,现存城墙总长5677.8米。城门五座:北门广榆门、南门镇远门、东门振武门、大西门宣威门(已毁)、小西门新乐门(已残)。东城墙上建有红砖砌筑的文昌楼(已毁),为全城的制高点。东南城角建二层高的魁星楼(已残)。筑城时随地形不同,加设马面,大小不等,相距不一,共12处。榆林古城的建筑布局被概括为‘南塔北台、六楼骑街”,在长达20多里的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分布着凌霄塔、文昌阁、万佛楼、新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和镇北台。新明楼楼内铜铸像系明阉党头目魏忠贤像。凯歌楼原系“二拓榆阳”之南城门,名为“怀德门”。

文物遗存

榆林卫城五门均为拱券式,门洞上额镶有门匾,顶部均建有二层敌楼(均毁),东南两门设瓮城。镇北台位于榆林城北约5千米的红山上,锁长城要道,故被誉为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北额题“向明”二字,为明万历时巡抚涂宗溶所书。

历史文化

榆林卫城
据清道光二十一年《榆林府志·卷二十一》载:“孝宗弘治初总督都御史王越疏奏,国初洪武年定陕西,设绥德卫,屯兵数万守之,拨绥德卫千户刘宠电治榆林。”又“正统年守将都督王祯始请榆林城堡。”又正统七年(1442年)“六月用总兵巡抚议,依界石一带山势随其曲折铲削如城,高二丈五尺。”明成化七年(1471年)都御史王锐建置榆林卫,成化八年(1472年)都御史余子俊于旧城北增筑城垣,置榆林卫指挥使司,成化九年(1473年)将延绥镇治所由绥德移驻于此,延绥镇因此也称“榆林镇”,榆林遂成为明朝九边重镇之一。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榆林卫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榆林卫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广榆路。

交通

自驾前往榆林卫城:从出发,大约6.5公里,约需25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