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武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20-01-01 00:00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的外部环境,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

一、综  合

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显示,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0.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88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83.87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78.39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5:48.6:41.9调整为9.9:46.6:43.5,三产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833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487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69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6%。全县组织就业技能培训3066人,组织创业培训647人。

物价涨势趋向温和。全县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4.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0.2%,衣着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3.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5%,医疗保健类上涨2.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6.7%。

二、重点战略与改革创新

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33.1%。大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总量达到3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50.64%,比上年提高5.22个百分点。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新增农村清洁取暖12142户,完成危房改造163户,完成农厕改造634户。乡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率达100%。

三大攻坚取得显著成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显著,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3668万元,比年初减少5126万元;不良贷款率2.18%,比年初下降0.73个百分点。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县17884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10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优良天数201天,比上年增加29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55μg/m?,改善5.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96μg/m?,改善10.3%;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15μg/m?,改善28.6%;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32μg/m?,改善11.1%。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简政放权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全面优化,市场环境更加公平便利,企业活力稳步增强,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82万户,比上年增长7.0%。新登记市场主体0.44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0.22万户。

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实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年专利授权量500件,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3件,增长17.9%。

创新创业活力激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45家,新增2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重点实验室1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20家。企业技术中心24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14家。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0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8家。

三、农林牧渔业

农业发展总体平稳。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1.07亿元,增长2.9%(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农业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0.9%;林业增加值0.70亿元,增长3.0%;牧业增加值2.39亿元,增长13.8%;渔业增加值0.10亿元,增长14.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4.7%。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32.59万亩,其中,夏粮面积66.28万亩,秋粮面积66.3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3.67万吨,其中,夏粮总产量30.56万吨,秋粮总产量33.11万吨。粮食单产480.19公斤/亩,其中,夏粮单产461.09公斤/亩,秋粮单产499.28公斤/亩。

经济作物产量提升。棉花播种面积5.11万亩,产量0.48万吨,单产93.76公斤/亩。蔬菜(含食用菌)播种面积7.65万亩,产量27.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水果总产量1.77万吨,比上年下降1.7%。水产品产量467吨,比上年增长0.2%。油料面积1.38万亩,油料产量0.38万吨。

畜牧产能逐步恢复。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30万吨。禽蛋产量4.21万吨,奶类产量0.55万吨。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85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46%。

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实现造林面积6225亩,植树33.2万株。

现代农业提质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2.03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5%。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市级8家。“三品一标”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产品)90个;其中,当年新增29个,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面积1637.7公顷。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中向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6.8%;利润总额增长8.0%。工业用电量58413万千瓦时,增长2.7%。

建筑行业平稳发展。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13家,其中,本年新增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2亿元。

五、服务业

三产支撑作用明显。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8.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占全县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3.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0.7%。

交通运输加快建设。全县实有公路通车里程1980.9公里。年末公交营运车辆48辆,营运线路23条。年末营运出租汽车151辆。

邮政电信繁荣发展。邮政业务总量1.43亿元,增长12.65%。其中,快递业务量392.83万件,增长18.34%。移动电话年末用户28.35万户;固定电话年末用户1.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1万户。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降幅持续收窄,增速下降4.5%。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1.7:53.2:45.1调整为1.5:39.0:59.5;其中,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4.4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占比提升明显。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项目14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6个,个数占比达到37.6%。7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100%;年内投资完成额为34.7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达到100.37%。

房地产市场经受考验。全县房地产企业20家。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56亿元,增长0.7%;其中,住宅投资18.72亿元,下降10.86%。商品房销售面积34.2万平方米,下降27.0%。

七、贸易

社会消费稳步回暖。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达到42家。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99亿元,增速下降0.2%。其中,按单位所在地分,城镇下降0.7%,乡村增长0.5%;按行业类别分,批发业增长7.4%;零售业下降0.8%;住宿业下降17.3%;餐饮业下降19.2%。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4161万元,增长2.2%。其中税收收入65595万元,增长1.7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9.7%。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7062万元,增长7.4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573万元,增长22.16%;教育支出49195万元,增长3.01%。

金融支撑更加稳固。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47.03亿元,比年初增加37.2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204.45亿元,比年初增加32.50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08.65亿元,比年初增加13.8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52.80亿元,比年初增加6.70亿元。

九、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拥有普通中学12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823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1593人。小学65所,小学专任教师1781人,小学在校学生29106人。幼儿园、托儿所140所。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4%。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6.24万册。剧院、影剧院2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个,文化站8个。体育场馆1座。

卫生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年末拥有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16所,其中: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妇幼保健站1所。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17床。全县医疗机构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6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952人。卫生防疫人员61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36‰;婴儿死亡率3.48‰。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成立武城县紧密型医共体,搭建起县域内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促成县域内医疗机构的上下联动,提高了县乡医疗资源利用率。

十、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全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750.84平方公里。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2座,垃圾处理站15个。管道燃气用户数达到6.01万户。新增城市(县城)清洁取暖面积20万平方米。全县共建成公园7个,扩大了市民的业余休闲活动范围。

安全生产保障增强。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同比下降83.3%;死亡1人,同比下降66.7%;受伤0人;经济损失0万元。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0.0056,十万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13。

十一、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48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14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91元,增长6.0%。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含生育保险)、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5105人、29762人、21134人和35208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17058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10708人。全县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13个,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床位1153张;其中,养老机构9个,养老机构床位1083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34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相关数据将通过《武城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进行公布。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二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7.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时光轴

RAG1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的外部环境,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一、综  合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显示,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0.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88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83.87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78.39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5:48.6:41.9调整为9.9:46.6:43.5,三产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RAG-ES2024-09-11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833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487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69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6%。全县组织就业技能培训3066人,组织创业培训647人。物价涨势趋向温和。全县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4.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0.2%,衣着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3.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5%,医疗保健类上涨2.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6.7%。二、重点战略与改革创新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33.1%。大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总量达到3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50.64%,比上年提高5.22个百分点。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新增农村清洁取暖12142户,完成危房改造163户,完成农厕改造634户。乡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率达100%。RAG-ES2024-09-11
三大攻坚取得显著成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显著,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3668万元,比年初减少5126万元;不良贷款率2.18%,比年初下降0.73个百分点。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县17884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10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优良天数201天,比上年增加29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55μg/m?,改善5.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96μg/m?,改善10.3%;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15μg/m?,改善28.6%;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32μg/m?,改善11.1%。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简政放权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全面优化,市场环境更加公平便利,企业活力稳步增强,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82万户,比上年增长7.0%。新登记市场主体0.44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0.22万户。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实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年专利授权量500件,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3件,增长17.9%。RAG-ES2024-09-11
浏览 5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