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任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二○二三年任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济宁市任城区统计局
(2024年3月28日)
2023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扩内需、优结构、提信心、防风险,生产需求持续改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提速、进中向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注1]628[注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注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9亿元,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36亿元,同比增长7.1%。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2%,二季度当季同比增长8.3%,三季度当季同比增长3.5%,四季度当季同比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5.3:25.3:69.4,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9.4%、居全市首位,高于全市平均18.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注4]80.7万亩,粮食总产量38.49万吨,单产476.94公斤。其中夏收粮食(冬小麦)播种面积36.42万亩,总产量15.14万吨,单产415.66公斤;秋收粮食播种面积44.28万亩,总产量23.35万吨,单产527.34公斤。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1.55万亩,总产量13.25万吨,单产614.93公斤;玉米播种面积17.47万亩,总产量9.06万吨,单产518.82公斤;大豆播种面积5.16万亩,总产量0.97万吨,单产187.47公斤。薯类播种面积1016亩,总产量706吨,单产695.09公斤。全年造林面积595亩,四旁植树100万株;完成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飞防59万亩次,地面防治15万亩次,防治成效位居全市第一。全区生猪存栏4.27万头,出栏9.86万头;牛存栏0.52万头,出栏0.3万头,牛奶产量1.14万吨;羊存栏4.26万只,出栏7.19万只;家禽存栏155.79万只,出栏235.94万只,禽蛋产量2.02万吨。渔业养殖面积4.2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65万吨,其中淡水捕捞产量0.11万吨,养殖产量1.53万吨。
农业现代化。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到10家。省市级“新六产”示范主体、示范园区9家。济宁市任城区“稻+”产业化联合体、“林菌+”产业化联合体、农业有机固废循环利用产业化联合体、栓皮栎产业化联合体4个主体被评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喻屯镇、唐口街道、长沟镇、南张街道4个镇街获评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52个行政村入选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新型经营主体185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2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7家、市级示范社27家;家庭农场826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0家。新增市级示范社4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做大做强“任•你品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农产品公用品牌6个、企业产品品牌30个,14家企业(园区)被评为“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25种农产品入选“济宁礼飨”品牌产品目录企业,“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35个。年末,拥有农(渔)业机械总动力[注5]79.33万千瓦(不含农用运输车),大中型拖拉机3918台,水稻插秧机357台,联合收割机2695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305台,谷物烘干机33台,植保无人机157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5%,占GDP比重17.3%,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从增加值来看,采矿业实现增加值59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54.6%、增长3.2%,拉动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9个百分点。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7亿元、2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1%,-4.3%。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9家,完成营业收入239.4亿元、利润总额16.8亿元。从营业收入来看,轻工业完成34.4亿元、下降9.1%,重工业完成205.0亿元、下降13.4%。
建筑业。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0亿元,同比增长4.4%。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8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8亿元,同比增长2.6%。全区房屋施工面积1667.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24%,其中新开工面积32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其中:第二产业同比增长36.8%,第三产业同比增长5.2%。全区房地产企业104家,完成房地产投资105.6亿元,同比下降9.1%,其中,住宅投资87.7亿元,同比下降12.3%。商品房施工面积79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5%,竣工面积13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5%,销售面积14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3%,销售额126.4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58.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4.1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26.3万平方米、销售额115.0亿元。
五、内外贸易和民营经济
国内贸易。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1.4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601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3.9亿元,同比增长11.1%。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完成203.32亿元,同比增长11.1%;乡村完成0.58亿元,同比增长9.2%。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完成195.65亿元,同比增长10.2%;餐费收入完成8.25亿元,同比增长42.2%。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538.03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实现364.06亿元和163.85亿元,分别增长1.5%和11.5%;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2.60亿元和7.52亿元,分别增长0.5%和61.9%。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99.5%,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对外开放。全区拥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424家。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0.15亿元,同比增长34.1%。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家。实际利用外资8479万美元。新设境外投资企业1家。全区境外投资额2956.7万美元。
市场主体。年末,全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188493户。其中,各类企业69138户,个体11832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029户。全年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26920户。其中,企业9212户,个体1766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6户。全年新增“四上”企业35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2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222家、资质内建筑房地产业7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44家。
六、规模以上服务业、交通运输和数字经济
规模以上服务业。全区15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6.64亿元,增长9.0%。10大行业门类中营业收入增长8正2负,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36.46亿元、增长4.6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2.32亿元、增长16.3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2.23亿元、增长10.49%,合计拉动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7.92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年末,辖区公路总里程988.6公里,其中国道85.07公里,省道22.43公里,农村公路881.1公里,本年度新建改建公路里程23公里。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117万吨,货物周转量232653万吨公里,增长20.33%[注6]。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268万吨,货物周转量101.44亿吨公里,集装箱为18.1299万标箱。
数字经济。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注7]实现产业增加值37.34亿元。实现基础网络全覆盖,光纤覆盖率达到100%,入户带宽达到1000兆。全年完成5G基站建设309个,占全市总量的11.85%。其中开通309个,开通率100%,创下全市任务完成率第一位、建站量第一位、开通量第一位的佳绩。
七、财政
财政税收。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03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1.63%。其中,国内增值税167752万元,企业所得税49480万元,个人所得税16845万元。完成税收收入47.71亿元,增长2.4%,税收占比65.3%,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非税收入25.32亿元,增长1.4%,占比34.7%。税收分产业看:第一产业59万元、下降43.8%,第二产业15.26亿元、下降7.0%,第三产业32.45亿元、增长7.5%。年内,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16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59亿元、下降23%,公共安全支出1.4亿元、下降35.6%,教育支出21.54亿元、增长4.9%,科学技术支出0.19亿元、增长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88亿元、增长32.8%,卫生健康支出6.12亿元、下降6.7%,节能环保支出0.78亿元、下降55.2%,城乡社区支出5.31亿元、下降2.3%。
八、科教文卫事业
科技事业。成功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荣获省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集体奖。全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30家;通过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招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区高企总量达165家。新签约引进大院大所5家。成功争取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项,1家企业入选2023年度科技股权投资项目。争取省级小升高资金320万元,市级高企奖励170万元,13家企业获纳统企业市级研发补助资金43万元,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73亿元,14家企业获年度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资金支持110.3万元。成功获批备案省级众创空间3家,分别为潘多拉众创空间、济宁市任城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泡宝汇智小型微型企业众创空间。成功获批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4家,其中,重点实验室4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科技人才创新实践基地4家、众创空间1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家。精心培育领军人才,进入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评审环节4人,进入泰山产业创业领军人评审答辩环节2人,入选泰山产业创业领军人才1人,实现新的突破。成功引进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25人。
教育事业。年末,辖区内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2所(含市直学校),毕业生47678人,招生52303人,在校学生189437人,专任教师12954人。其中,普通高中7所,毕业生6413人,招生7717人,在校生23393人,专任教师1759人;普通初中33所,毕业生13361人,招生14130人,在校学生53669人,专任教师4037人;普通小学68所,毕业生13399人,招生23163人,在校学生81442人,专任教师4552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毕业生165人,招生149人,在校学生551人,专任教师163人。幼儿园182所,离园14340人,招生7144人,在园幼儿30382人,专任教师2443人。
文体事业。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演出762场、开展青歌赛广场舞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000余场;村、社区开展公益电影放映4000场。举办各类文艺培训辅导300期次。依托全区360多家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开展全民阅读、乡村阅读等活动1100多场。全年图书馆开展活动共263场,其中运河书屋167场。新建3座运河书屋,共运营25座运河书屋。运河书屋金城古槐馆入选全省最美公共阅读空间、运河书屋长泰国际馆被评为济宁市最美城乡书房。
卫生事业。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827个。其中:医院50个,妇幼保健中心1个,康复医疗中心1个,护理站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5个,卫生院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43个(含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1956人,其中执业医师2880人、注册护士6182人、药师(士)337人、技师(士)569人。全年诊疗652.68万人次,其中门、急诊360.39万人次,健康检查24.44万人次;住院15.01万人、出院14.20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182张,适龄妇女“两癌”筛查33904人次。
九、城建、环保、安全生产和质量强区
城市建设。全年取得建设用地批复4608.46亩。盘活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934.69亩、闲置低效用地1687.93亩;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7838.21亩,全市第一个完成年度任务。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311.91亩。开工综合整治24个老旧小区,共计5397户,44.97万平方米;济宁水利局宿舍片区改造项目被住建部确定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联系点。完成13条断头路的建设任务;20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3个项目列入省城市更新示范名单;新改建口袋公园 7 处,4200 个停车位接入市智慧平台。翻建老旧桥梁1座、维修加固桥梁23座。实施G237、S321及S319等道路照明设施提升工程,完成新建路灯1828杆。高质量新建口袋公园2处,提升老旧公园1处。完成北二环(共青团路-火炬路)北侧等道路绿化及琵琶山北路(任城大道-任兴路)精细化管理样板段提升项目。共新增绿化面积约6.8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约251万株。高标准完成共青团路北延绿化及外立面整治,累计整治墙面约2.3万平方米、屋面约8900平方米,安装广告牌约630平方米。完成景贤路等7处积水点改造工程,完成苇子河、幸福沟、幸福引河、凤凰沟4条河道的清淤疏通。城区新建公厕6座,改建公厕16座,城乡各镇街新安装垃圾分类亭150个。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获评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全市唯一。
环境保护。2023年,全区PM2.5浓度4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4%;优良率为64.7%,同比恶化1.3%;优良天数为236天,重污染天数8天。全年新增国三及以上或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501台,移动源迭代升级率为85%,居全市前列。国控梁济运河李集断面、洙赵新河喻屯断面、洙水河105公路桥断面和省控龙拱河入梁济运河口断面年均值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严把建设用地准入关,确保建设用地准入安全,全面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确保危废规范化管理合格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事故),死亡2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32人。
质量强区。年末,全区拥有有效注册商标23676件;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个;中国地理标志商标5个;有效发明专利94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74件;山东省名牌及服务名牌22个;市长质量奖14个;山东优质品牌8个,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3家,获得“好品山东”品牌遴选企业1家;获生产许可证企业20家,其中年内获生产许可证企业2家;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4家,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20家,年内新增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企业立项2个。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07.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81.56%,比上年提高0.9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514人,死亡人口414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6‰。
居民生活。2023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698元、增长6.3%,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553元、同比增长7.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83元、增长5.4%,人均消费支出28592元、同比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3元、增长7.6%,人均消费支出15177元、同比增长9.8%。
社会保障。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6619人;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9449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149人,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3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0096人;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2975人。全区共保障城乡低保4325户8702人、城乡特困2118人、实施临时救助1626人次、实施低保大学生救助287人次。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5066.6万元、城乡特困人员救助金3218.8万元、临时救助金240.1万元、大学生救助48.7万元。“情暖夕阳”爱心扶老项目分别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和全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优秀项目;“任相助 城温暖”社会救助品牌获评全市2023年度优秀社会救助品牌。累计保障困难残疾人37821人/次,拨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603.8万元;累计保障重度残疾人96712人/次,拨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1333.35万元,办理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2件,全年办理结婚登记7118件,补发婚姻登记证件3652件。累计保障孤困儿童8400人次,发放各类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共计1067.1万元。为2147名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老年人及114名享受护理补贴低保老年人拨付补贴238.5万余元;为经济困难老年人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200户,试点建设家庭床位100张,新建或改建社区食堂10处。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63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495人,补贴性技能培训10050人。全年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225场,提供就业岗位156383个,达成就业意向24209人。为1326家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6亿元,创业带动就业6000余人。发挥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作用和集聚效应,基地入驻企业在孵达到107家,提供就业岗位近3200个。1个社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济宁市任城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通过2023年度山东省众创空间备案;2家企业分别荣获2023年度全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省级示范基地、山东省乡村振兴劳务基地称号。
注:
[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加值等价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按照GDP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全市最终核实,2022年,我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6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
[3]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市统计局核定的快报数,小数位四舍五入取舍产生的误差未做机械调整,正式数据以年鉴为准。
[4]统计调查方式为国家统计局济宁市调查队组织的以点代面的抽样调查;2023年数据口径与上年一致,不包含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接庄街道办事处和柳行街道办事处、济宁太白湖新区的石桥镇和许庄街道办事处。
[5]农机数据口径与上年一致,均包含柳行、接庄、石桥、许庄。
[6]2023年公路运输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为道路运输部门以周转量为口径认定的全区17家规上道路运输企业数据。
[7]按照山东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二○二三年任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 公 报济宁市任城区统计局(2024年3月28日)2023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扩内需、优结构、提信心、防风险,生产需求持续改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提速、进中向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注1]628[注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注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9亿元,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36亿元,同比增长7.1%。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2%,二季度当季同比增长8.3%,三季度当季同比增长3.5%,四季度当季同比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5.3:25.3:69.4,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9.4%、居全市首位,高于全市平均18.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 RAG-ES | 2024-10-23 |
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注4]80.7万亩,粮食总产量38.49万吨,单产476.94公斤。其中夏收粮食(冬小麦)播种面积36.42万亩,总产量15.14万吨,单产415.66公斤;秋收粮食播种面积44.28万亩,总产量23.35万吨,单产527.34公斤。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1.55万亩,总产量13.25万吨,单产614.93公斤;玉米播种面积17.47万亩,总产量9.06万吨,单产518.82公斤;大豆播种面积5.16万亩,总产量0.97万吨,单产187.47公斤。薯类播种面积1016亩,总产量706吨,单产695.09公斤。全年造林面积595亩,四旁植树100万株;完成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飞防59万亩次,地面防治15万亩次,防治成效位居全市第一。全区生猪存栏4.27万头,出栏9.86万头;牛存栏0.52万头,出栏0.3万头,牛奶产量1.14万吨;羊存栏4.26万只,出栏7.19万只;家禽存栏155.79万只,出栏235.94万只,禽蛋产量2.02万吨。渔业养殖面积4.2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65万吨,其中淡水捕捞产量0.11万吨,养殖产量1.53万吨。 | RAG-ES | 2024-10-23 |
农业现代化。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到10家。省市级“新六产”示范主体、示范园区9家。济宁市任城区“稻+”产业化联合体、“林菌+”产业化联合体、农业有机固废循环利用产业化联合体、栓皮栎产业化联合体4个主体被评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喻屯镇、唐口街道、长沟镇、南张街道4个镇街获评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52个行政村入选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新型经营主体185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2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7家、市级示范社27家;家庭农场826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0家。新增市级示范社4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做大做强“任•你品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农产品公用品牌6个、企业产品品牌30个,14家企业(园区)被评为“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25种农产品入选“济宁礼飨”品牌产品目录企业,“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35个。年末,拥有农(渔)业机械总动力[注5]79.33万千瓦(不含农用运输车),大中型拖拉机3918台,水稻插秧机357台,联合收割机2695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305台,谷物烘干机33台,植保无人机157架。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