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拉赛铜矿遗址

联合创作 · 2023-08-05 09:16

奴拉赛铜矿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城南约3公里的喀什河南岸、阿吾拉勒山北坡的天山奴拉赛沟中,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距今约2600至2400年,遗址分采矿和冶炼两部分。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

文化特点

奴拉赛铜矿遗址是新疆至今保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和现象较为丰富的古代遗址,对研究我国冶金史和新疆地方史、民族史都有重要意义。

历史

建筑历史

奴拉赛铜矿遗址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距今约2600至2400年,遗址分采矿和冶炼两部分。

文物遗存

奴拉赛铜矿遗址,包括圆头山古铜矿遗址和奴拉赛古铜矿开采、冶炼遗址。在圆头山古铜矿遗址,发现有露天采掘矿坑和大型石器。奴拉赛铜矿采矿区已发现十余处竖井洞日,已塌毁,洞口约5米见方,有的竖井深达20米左右,宽约5米。洞口周围和竖井中发现大量矿石和圆形或扁圆形的石锤。

文物保护

2001年,尼勒克奴拉赛古铜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采矿遗址

采矿遗址,已经发现10余处竖井洞口,洞口5米见方。多已坍毁。其中,半山腰一处竖井深达20余米,宽约5米,矿井内遗迹遗物随处可寻。矿壁陡峭,矿壁两侧支撑层层水平方向原木,两端楔入矿壁。不少撑木已塌折,与矿石石器和泥土混杂在一起,形成厚达4-6米的堆积。从地面看,竖井可能是互通的犹如网络状似的坑道。

冶炼遗址

冶炼遗址位于竖井不远的沟谷中,因被山洪冲刷,仅存一段长20米,宽1.5米,厚0.5米的炉渣堆积,堆积层中含矿石、炉渣、兽骨、碎陶片以及经过粗炼的呈圆龟形的白冰铜锭,铜锭含铜量高达百分之六十,是一处品位很高的富矿。从釉质多孔的炉渣孔残留的木炭看,当时,冶炼是用木炭作为燃料。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