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县
地名由来:县城原来在津浦路上的固镇,这个固镇原名是谷镇,因为音近,一来二去,就变成了固镇,因这个镇子而得县名。
2023年8月,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固镇县为2022年度安徽省卫生城镇。
2023年4月,安徽省林业局授予固镇县2022年度安徽省森林城市称号。
2023年3月,固镇县被确定为安徽省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城市(县域中心城市)。
2022年12月,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布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固镇县上榜。
2022年12月,固镇县被纳入第四批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县名单。
2022年11月,水利部、财政部公布2023—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名单,固镇县入选。
2022年5月,固镇县入选首批安徽省“大托管”示范县名单。
2021年9月,固镇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固镇县人口数量为50.14万人,位列蚌埠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
+查看更多固镇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固镇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北岸,1965年7月建县,面积1363平方公里,人口66.38万,耕地132.8万亩,现辖11个乡镇,228个村(居)。县城规划面积38.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9.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18万人。
固镇历史文化悠久。公元前202年,著名的“垓下之战”发生在我县境内,留下了“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动人故事,旅游及考古价值极高,“垓下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景区;考古发现4600年前的垓下史前城址,被专家称为“大汶口文化第一城”,填补了安徽省无史前城址的空白,获“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曾在固镇为官,著有《说文解字》,开启了中国字典之先河。南城孜遗址、谷阳城遗址、集东遗址、津浦铁路火车站遗址等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晰地记载着固镇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变迁。垓下之战、辛亥革命北伐固镇首捷、淮海战役等转变历史进程的数场大捷,确立了固镇在数次决战决胜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被誉为“汉兴之地、胜利之城”。
固镇农副资源丰富。先后被评为“国家商品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油料第一大县”、“全省畜牧十强县”、“花生之乡”、“西瓜之乡”、首批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培育20强县区,是安徽省重要的粮油和畜禽生产基地。“固镇肉羊”入选省级特色优势农产品区,“仲兴羊肉”“王庄花生”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拥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4家,注册家庭农场396家。
固镇工业基础良好。以生物基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和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拥有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县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区),规划面积约80平方公里,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其中:县经济开发区拥有皖北唯一一家省级台湾工业园;拥有千亿级生物基产业基地,维生素系列产品研制被评为省第三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15万吨乳酸、10万吨聚乳酸列入省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生物基制造基地入选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名录,获评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维生素系列产品、聚乳酸市场份额世界第一;拥有百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亿只肉鸡产业化项目、百万只肉羊产业化项目全国单体最大。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区被市委市政府批准为蚌埠北城新区,与蚌埠市淮上区毗邻,由蚌埠、铜陵两市合作共建,总规划面积33.24平方公里,核心区13.87平方公里。发展定位:固镇发展副中心、蚌埠北上增长极、皖北振兴新亮点。
固镇投资环境优越。固镇县背靠中西部、地处长三角,位于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经济辐射圈内。长三角一体化、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发展战略叠加,政策效应突显。境内国省干道纵横,宁洛高速、合徐高速傍依而过,千吨级货轮通江达海。固镇县城距徐州观音机场100公里,距合肥新桥机场200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270公里;蚌埠南站乘高铁45分钟可到合肥、南京,2小时可到上海、杭州,3个小时可到北京、天津。新时代固镇抓住历史性重要交通发展机遇,固镇A1级通用机场、淮宿蚌高铁固镇南站,固镇新港码头、固蚌高速公路、五固怀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正在规划建设,区位条件和交通能力将空前提升。
固镇发展战略鲜明。固镇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结合实际,科学审慎确立了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的发展战略。“高”就是突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工业强县和产业兴县为主抓手,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水平城乡建设、高效率干事创业。“特”就是突出文化立县和汉文化特色,重点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垓下之战、淮海战役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汉文化聚集区和“汉兴之地、胜利之城”文化名片。“美”就是突出“科学发展之美、社会和谐之美、先进文化之美、生态文明之美”全面升级,着眼全省、全市、全域谋划固镇更大、更可持续发展。“强”就是突出“全市争先进、皖北创一流、全省要进位”目标定位,坚持团结创业、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固镇发展的更好、更强、更有竞争力。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出了“两个力争、两个确保”目标任务,即“十四五”末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居全省前列、人均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固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县上下大力弘扬“勇于争先、敢于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新时代固镇精神,探索出了实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四轮驱动”发展路径,抢抓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产业转移窗口期机遇,全力推动“10+1”专项攻坚工程,按照“三极两带多点”(三极:城关镇县域中心极、濠城镇垓下文旅产业极、蚌埠北城新区蚌埠北上发展轴和城市副中心,两带:打造S101产业发展带,结合蚌固高速出入口、垓下遗址保护开发建设沿S307和G344汉文化文旅发展带;多点:充分挖掘各乡镇特色资源,形成各乡镇多点发力、竞相发展的全域充分均衡发展局面)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县域“七大组团”(老城区、南城区、高铁新区、县经济开发区、蚌埠北城新区、垓下遗址核心保护区、通用航空机场片区)。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9亿元,下降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亿元,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7亿元,增长11.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97元,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68元,增长8.6%。蚌埠市通报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全县有10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项指标增速居全市前3位。
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为淮夷之地。
春秋时期属宋。
战国时期属楚。
秦代属泗水郡。
汉初始置谷阳县(今谷阳城遗址)。
东汉时期谷阳县设置未变。
北朝东魏武定六年(548),取梁之阳平郡,更名谷阳郡。
隋开皇六年(586),废高昌县,降谷阳郡为谷阳县。
显庆元年(656),省谷阳县入蕲县。
五代十国时期,境域北部先后隶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的宿州蕲县,南部先后隶属吴、南唐的泗州虹县。
明洪武十二年(1379),割虹县南八都入凤阳县。
清代分属宿州、灵璧县、凤阳县和怀远县,隶属安徽省凤颍六四道(道尹驻凤阳)之凤阳府。
1948年11月27日,固镇地区解放,置固镇市。
1949年9月撤销固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