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镇
地名由来:据传:原称“山兜”,宋时在朝命官“官汉尧”至此探亲,四朝后又做七天皇帝,由仙都之观:即册封为“仙都”之雅。故名。
2022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仙都镇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仙都镇上榜。
2020年,仙都镇被认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名村。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仙都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1年7月,仙都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仙都镇(驻市后村)位于华安县东北部,素有“闽南侨乡”之称,是漳州市重点(卫星)城镇和首个“贷款信用镇”。该镇辖13个行政村(市后、岭埔、云山、下林、招山、上苑、招坑、中圳、大地、仙都、先锋、送坑、高村),土地面积140.5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
主要产业:(1)工业: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3.8亿元,比增18%;新办茶叶加工企业800多家;茶叶机械制造厂28家,创产值3500万元。2005年一季度在建项目1个,在谈项目1个。(2)茶业:优质茶园4万亩,茶叶加工户(厂)2000多家,茶叶营销商200多家,2003年茶叶总产量5万担,创产值3亿元。(3)竹凉席加工业:2004年竹凉席加工厂50家,年产竹凉席50万床,创产值3500万元。(4)旅游:主要景点有正在申报世遗的大地土楼群、岭头博士村、榕抱松、玄天阁等。
南阳楼
南阳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狮形山下,走近南阳楼,“福建省土楼博物馆”几个大字跃入眼帘。南阳楼系二宜楼创建者蒋士熊之孙蒋经邦所建,时在嘉庆丁丑年端月(1817年农历正月)比二宜楼迟建47年
漳州二宜楼
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宜楼”楼匾已收入《
吴运琳旧居
吴运琳旧居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吴运琳,又名黄德琳,1901年出生于海南万宁县龙滚乡新寨村。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吴运琳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乡党支部委员、乡共青团支部书记、农
历史沿革:
解放前称宜昭乡;解放初称第四区;1958年称红族公社;1959年改称仙都公社;1984年称仙都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