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区

联合创作 · 2023-07-25 02:27

地名由来:因著名的游览胜地卧龙岗纵贯辖区得名,因境内有卧龙岗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旧时传为诸葛亮隐居处,故名。

南阳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

2022年12月,卧龙区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认定卧龙区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11月,卧龙区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卧龙区人口数量为86.7万人,位列南阳市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28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80位。

2021年3月,卧龙区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36名。

2021年1月,卧龙区上榜“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位列第88名。

2020年11月,“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榜单新鲜出炉,卧龙区位列第52名。

+查看更多卧龙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卧龙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西部,东与宛城区、方城县相邻,西与镇平县接壤,南界新野,北连南召,是南阳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南阳市中心城区发展壮大的基本空间和重要载体。全区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7平方公里。卧龙区辖二乡(七里园、王村)、九镇(安皋、潦河、青华、陆营、英庄、石桥、蒲山、潦河坡、谢庄镇)、七街道(梅溪、靳岗、卧龙岗、七一、车站、光武、武侯)和龙王沟风景区办事处,共有226个行政村、68个社区。全区人口95万,其中乡村人口59.89万,是中国月季之乡、民间曲艺之乡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自然地理

卧龙区位于北纬3242'——3317',东经11218'——11240'之间,地处豫、鄂、川、陕交通要冲,区位条件优越,交通通讯十分方便。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南北长,东西窄,由西北向东南以浅山丘陵、垄岗和平原三种地表形态缓慢倾斜,属长江流域汉水系,海拔高度在90——417.6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4.9C,降水量805.8毫米,日照2116小时,无霜期229天。

境内闻名中外的人文景观和旖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引人入胜。纪念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的武侯祠,保存有2000余块汉代墓葬画像石的汉画馆,东汉发明地震仪的大科学家张衡纪念馆,纪念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医圣祠,年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卧龙区宛城区地图人。亚洲最长的橡胶坝在白河拦起万亩水面,碧波荡漾,船闹人喧,国家体育部门在这里建立了全国赛艇训练基地。

卧龙经济

区内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拥有轻工、化工、机械、五金、纺织、制革、塑料、医药、食品、工艺美术等行业,数十种拳头产品畅销国内外,一批产品荣获了省优部优称号。区内气候宜人,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郊区农村土地肥沃,生产棉花、花生、蔬菜、小麦、玉米、月季花卉业等,并已初步形成支柱产业,奶、蛋、鱼、肉等一批副食品基地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证。商贸发达,市场繁荣,新建、扩建的专业市场和大型的现代化购物中心,建筑豪华、气派非凡。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独山玉、石灰岩、钾长岩、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水晶石、紫晶石、高岭土、陶土等驰名中外。这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适宜工业和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是豫西南的一块富饶宝地。

卧龙区发展前景广阔。依据区情,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农业奠基,工业立区,科教推进,开放带动,城乡一体”的发展站略,决心带领全区人民开拓进取,务实苦干,使卧龙区的主要经济指标经快跨入全国、全省城区的先进行列。

旅游资源

武侯祠卧龙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胜古迹与山水田园珠联璧合,城区内有武侯祠、汉画馆、医圣祠、张衡博物馆,近郊有黄山遗址、后英庄遗址、三里营遗址等不同时代文化遗址。

卧龙区围绕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要求,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突出地方特色、实施精品战略,整合城乡资源、集约开发经营,粘连景点线路,联动三产发展。立足自然与人文相融,开发与保护并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麒麟湖凭借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山水风光新城地利,依托城郊山水田园生态资源,开发城乡结合型的以汉代文化、山水生态、观光农业为特色的旅游线和综合配套对外接待的服务中心。突出开发二山(独山森林公园、紫山风景区)、二水(龙王沟旅游风景区、兰营水库风景区)、二园(国家级南阳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石桥月季花卉园)城郊型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主线。

历史沿革:

西周时属申国、吕国。

春秋时楚灭申、吕,置宛邑。

前272年秦置宛县,为南阳郡治。

西汉分属南阳郡之宛、西鄂、杜衍、育阳、安众诸县。

东汉初省杜衍。

晋省安众,改育阳为云阳。

南朝宋省西鄂。

北魏复置西鄂,分属西鄂、西平、上陌。

北周并宛入上陌,称上宛。

北周至隋初省西鄂、云阳、西平。

隋改上宛为南阳,属邓州。

唐、宋、金仍之。

元至元八年(1271)设南阳府,南阳县为府治。

明、清因之。

1948年以南阳县城为中心,设立南阳市(县级)。

1949年分属南阳专区之南阳市(县级)、南阳县。

1952年撤销南阳市,改为县辖镇。

1953年7月属河南省专辖镇,11月复设南阳市(县级)。

1960年南阳县并入南阳市(县级)。

1961年市、县分置。

1969年改属南阳地区。

1994年撤销南阳地区、南阳市(县级)和南阳县,设立地级南阳市。

并以原南阳市所辖的梅溪街道和卧龙岗、七里园、靳岗3个乡,原南阳县所辖的石桥、蒲山、潦河坡、谢庄、小寨、安皋、王村、潦河、陆营、英庄、青华11个乡镇,设立卧龙区。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