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煜明

联合创作 · 2024-08-09 10:58

人物经历

卢煜明(6张)

1963年10月12日,卢煜明出生于香港,小学阶段,卢煜明在香港接受英式学校系统的教育,五年级时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被香港(St. Joseph’s College)中学部录取。

1983年,进入,以两年时间完成基础医学课程,并在第三年做克隆研究。

1986年,本科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89年,从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和外科学士学位。

1990年,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学位,之后进入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Hertford College),担任自然科学初级研究员,后受威康研究职业发展基金资助做了一年的临床医学讲师(至1993年)。

1994年,被聘为临床生物化学讲师及格林学院讲师。与此同时,他还是牛津大学教学医院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John Radcliffe Hospital)的化学病理学荣誉顾问。

1994年,卢煜明在牛津大学取得哲学博士;七年之后,又取得牛津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卢煜明 获奖(3张)

1997年1月,香港回归中国前夕,卢煜明回到出生地香港,加入

2000年,当选

2001年,当选

2006年,获得优秀医学科研者奖;同年获得美国国家临床生物化学学院杰出科学家奖。

2011年,当选院士,同年获颁银紫荆星章。

2013年,被选为外籍院士,同年被选为院士。

2015年,当选为创院院士

2016年9月,获得首届;9月,获颁─化学

2017年12月,获得第十一届“”杰出成就奖。同月,被权威科学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评为“2016年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之一。

2018年9月,获《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评为“2017年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的首5位,是连续第2年获此殊荣,亦是唯一上榜的香港科学家

2019年9月,“复旦-中植科学奖”理事会决议将2019年“”授予卢煜明

2020年9月,获得2021年–生命科学奖,奖金300万美元

卢煜明接替徐立之任香港科学院院长

2020年10月,获选为《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2019年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是连续第四年获此殊荣

2021年8月,成为2021年生物学科“皇家奖章”得主,是该奖项成立近200年以来首位华人得奖者

2022年9月,获颁,是第五名获奖的华人,也是继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教授以外,唯一以中国为研究基地的拉斯克奖得奖者。

2022年11月29日,当选为香港科学院院长。

2023年8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年12月,获得首届“”。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养

卢煜明表示,投身科学研究必须要对其从事的领域具备持久的兴趣,团队的力量更是助其取得相关科研成果的关键

卢煜明作为医学院副院长,也肩负起作育英才的责任,对于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投身科研感到欣慰。“年轻人的本钱是时间,如果想试,就应该尽量去试,不要太多顾虑。”他认为,做科学家一定要有国际视野,他鼓励年轻人争取多与国外专家交流,到国外顶尖大学感受浓厚的科研气氛,将所学带回香港

荣誉表彰

个人生活

卢煜明的父亲卢怀海是一位精神病专家,母亲是一位钢琴家和歌手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卢煜明致力于研发的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开创性地利用孕妇外周血中存在的胎儿筛查等多种遗传疾病,使万千孕妇及胎儿受益。作为无细胞DNA分子领域的领军人物,卢煜明和他的团队还不断延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正逐步将研发的技术应用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中,造福更多的患者。(复旦-中植科学奖理事会评)

卢煜明在血浆DNA诊断技术的贡献,尤其是他开创革命性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AACC Wallace H. Coulter讲学奖)

卢煜明在探索以血浆分子技术检测并监控鼻咽癌和肝癌病况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研究成果对全球医学及科学界影响深远,他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从⽆创性产前诊断到癌症早期筛查,从减轻病患痛苦到颠覆⾏业的技术突破,再到推动⼈类⽣命科学领域发展,卢煜明教授和他的团队从没停下过探索⽣命的脚步,是个⼈成就,更是医⽣群像,致敬每⼀位笃定前⾏的医者(2021-2022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