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寺石塔
共 1394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治平寺石塔始建于隋开皇三年(583年),后渐圮。
宋治平二年(1065年),更名为治平寺。
唐天宝八年(749年),院心起大浮图一座”,该石塔也有唐天宝十二年(753年)的题刻。故称治平寺唐天宝石塔。
据《赞皇县志》载,在明成化年间,这座寺院尚“殿字成群”,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华期间,毁于战火之中。
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抢救性维修,保证了石塔的安全。
建筑格局
综述
治平寺石塔
治平寺石塔为仿木结构亭阁式,平面呈八角形,由基台、基座、塔身、塔檐、塔刹等部分组成,高约14.5米,小巧玲珑,美观大方。
基台
底部
治平寺石塔基台由一尺厚规格的四层青石砌成,每角留一佛皂,原有八大金刚刻于其间,形象各异,好似承托着石塔,使其安稳如磐。在基台周边原来装饰有刻着各种佛教故事图案的石栏杆,因栏板已不复存在,具体图案也已不详。基台上是呈八角形的须弥基座,每面雕有两个相等的长方形石框,每框内雕有一乐伎,有的持各种不同的乐器演奏,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执杖指挥,周围共组成一支十六人的乐舞队。
塔身
塔檐
治平寺石塔整个塔身由下大上小三个不同的石亭阁叠落而成。每个亭阁由亭基、亭身、亭檐三部分组成,分别为三块大理石雕刻而成,每块石料的质地颜色又各不相同。
每节塔身及塔檐分别用一整块大石雕琢而成。各层翼角微微翘起,并饰以蹲兽,塔顶役以仰莲座,上冠葫芦形宝珠。垂脊处雕有佛龛,龛内浮雕有佛像及佛教故事。造型美观,雕琢精致。
亭基
雕刻
治平寺石塔亭基的每面雕有两付半掩的佛门,亭身东西南北四个正面雕成四个敞开的佛门,四个斜面雕有四个大窗户,门窗上面的方框里各雕一组佛像群,形态各异,内容均为佛教传说故事,三个亭阁共计二十四幅画面。亭檐下的斗拱和上面的瓦拢均清晰可见。
在最下边一个亭阁的亭柱上原来都刻有文字,因风雨剥蚀,多残缺漫灭,不好辨认。唯有东北角石柱上的题刻还较完整,其字样上节是:塔主王大斌女比丘尼十二尚蕙上骑都尉昭训息昭扎息昭此八月日立为七世元之合家供养;下节是:天宝十一载闰三月廿一日营妻潘女大娘二娘四娘同……;随像一铺上为国王帝主下及……
塔刹
塔刹
治平寺石塔塔刹分四部分,由四块右料雕琢而成。第三个小亭阁顶为八角云盘,每角雕一形状各异的大云朵,云盘上端是八个兽头,形态逼真,代表八种神兽,凌驾云霄八个兽头又承托着八角石盘,每面雕有两组佛像,都是佛教故事最上边是朵仰莲,上边装饰着宝珠相轮。
文物价值
治平寺石塔结构合理,上下匀称,其间画面布局得体,雕工精细,采用了线浮雕、高浮雕及透雕等各种表现技法,使雕像生动逼真,它充分显示了唐代匠师们在石雕艺术方面的才能和娴熟的技巧,是研究中国唐代石雕艺术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治平寺石塔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治平寺石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治平寺石塔坐落于河北省赞皇县城东南十里许嘉应寺村北的治平寺遗址上。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治平寺石塔:从赞皇县城出发,路程大约8公里,约需25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