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国墓地

应国墓地

共 3170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0:10

历史沿革

1979年,北滍村应国墓地被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发现。
1986年,应国墓地一号墓开始挖掘。
1990年初,应国墓地发掘工作中断。
1991年10月,应国墓地发掘工作恢复。
1993年,应国墓地考古队伍不断扩大。
1997年,应国墓地考古队伍由于经费被暂时解散。
2001年,应国墓地考古任务圆满完成。

建筑格局

总述
应国墓地重点区钻探5000平方米,共探出古墓葬30余座。其中以汉墓居多,其余为西周、春秋、战国墓葬。发掘墓葬12座,其中西周墓1座、战国墓1座、汉墓10座。
西周墓
西周墓位于该墓地中部,是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向朝北,靠墓室北端有一个高2.6米的长方形平台(台阶),当为墓道之用,单棺单椁,墓口长8.5、宽3.9、深5.1米。
战国墓
战国墓在西周墓北侧,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壁倾斜,口大底小,呈斗状。方向朝北。墓口长5.92、宽4.8、深5米,单棺单椁,该墓具有典型的楚墓风格。
汉墓
汉墓主要包括小砖券墓和空心砖墓,形制多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小砖券顶或空心砖墓,也有个别多室墓。东汉墓居多,西汉墓较少。

文物遗存

综述
应国墓地共发掘墓葬500多座和一个殉葬坑(马坑),包括80多座两周墓葬与400余座汉代及其他时期的墓葬。它分为四个阶段: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前应国时期;春秋晚期的楚国;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的后应国时期;西汉到东汉。第一阶段为西周早、中期,共有墓葬14座,其形制大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墓壁倾斜度较小,大、中型墓葬的葬具为单棺单椁,小型墓多为单棺墓。第二阶段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是共有墓葬25座,其中大型墓的形制大都为带有长方形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墓,中、小形墓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墓壁较长。墓葬的葬具多为单棺单椁,少数为单棺。第三阶段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共有墓葬28座。其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口大底小,墓壁倾斜度较大。葬具为单棺单椁。他们都分布在岭脊上。第四阶段是战国晚期及两汉时期,共有墓葬290座。墓葬形制以竖穴砖室墓为大宗,间有少量竖穴土坑墓与洞室墓。砖室墓有的用空心砖,有的用小砖。空心砖墓依形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长方形竖穴土坑底部建空心砖墓室,墓口一般为3x1.3,深度2~5米。墓室顶、壁、底均用空心砖构筑,在墓的一端用两块特制空心砖竖立在左、右两侧,中间留空,是为墓门,墓砖紧靠坑壁,在墓门前留有空地,供建墓者立足和放置随葬器;另一种有斜坡墓道,在墓道底部凿洞室,洞室平面多为4x1.8米,深4~5米。在洞室内建空心砖墓室,并用空心砖或小砖封门,随葬品置墓室内。
第一阶段,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前应国时期贵族墓。
1号墓和2号墓:春秋早期墓,这是应国最后一代国君及共夫人的墓葬。应国墓地一号墓发掘出随葬器物,铜礼器有鼎5件、簋6件、方壶2件、盘、盉、方甌、方彝各1件,共17件,还出土了琮、璜、圭、玛瑙珠项饰、人形佩、柄形器和鹰形佩等玉器。
6号墓和7号墓:春秋早期墓葬,它是一座应国国君应侯墓和应国国君夫人墓,6号墓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墓;7号墓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两墓井列埋葬,为一对夫妇墓,这两墓是应国墓地出土玉器最多的墓葬。
50号墓:西周中期小型贵族墓,出土了一件带有长篇铭文的匍益,这件铜器从艺术观赏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来看都堪称“国宝”。
84号墓和85号墓: 84号墓的主人是西周中期应国的一代国君。 该墓出土了玉戚(或称钺)、铜人面具及原始青瓷簋。玉戚是祭祀场所的仪仗器,是权力的象征。铜人面具周边有用以系绳的穿孔,可固定在某种器具或戴于人的面部,其用途和性质可能是巫师使用的法器。古代的部落首领或王,往往集政、军、巫权于一身。凡随葬铜人面具的墓葬大多数是大型墓,其主人是王或是侯。原始瓷器在商周时期是很珍贵的,在中原地区众多的西周贵族中随葬的很少;85号墓出土的豆形器和兽面纹带盖盂,墓地中还随葬了比较丰富的以玉器为主体的组合佩饰和大量的单件佩饰,显示出墓主人气魄华丽的装饰。
86号墓:为西周中期规模最大的一座应国国君墓,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人面具和兽面具,该墓两度被盗,墓中铜礼器被盗空。
95号应伯墓、96号应姚墓和8号墓、9号墓:这两组均为西周晚期墓,都是应国国君及其两位夫人的墓葬。
104号墓和105号墓:它是西周中晚期的应国国君及其夫人的墓葬。两墓东西并穴而葬,出土有四件应公簋。从铜器铭文分析,104号 墓是毗之墓;105号墓是应媛毗丈夫的墓葬。
230号墓:西周早期一座大型贵族墓葬,位于232号墓应公大墓的北侧,是除232号墓之外该墓地所有应国墓中规格最高的墓葬。从应国墓地国君墓葬的排列位置来看,这座墓应是一座应国国君一应侯或应公的墓葬,随葬数量较多是海贝。
231号墓:它是一座应公少夫人墓,与232号墓并列,应为并穴而葬的夫妻墓。
232号墓:它是一座应公大墓,位于墓地南区的最南端,为大型积石墓。有着长达30余米弧形墓道,是应国墓地年代最早(西周早期晚段的康王晚期)且墓道最长的一座大型“甲”字形墓。它里面发掘出了流通货币,表明墓主人生前拥有大量的财富,是第二代应国国君(第一代应国国君应公的长子)。该墓严重被盗,随葬铜器的数量很少。
242号墓:西周早期墓,该墓出土一件妾鼎和一件柞伯簋,前者是应国铜器,后者是柞国铜器。从妾鼎铭文中可知,妾是公(应公)的庶子、新任应侯的弟弟,是242号墓的墓主人。作为柞国铜器的柞伯簋随葬于应国墓地242号墓中。
第二阶段,春秋晚期的楚国贵族墓。
3号墓、4号墓和5号墓:春秋晚期墓,三座墓大致东西并穴而葬。3号墓出土了许公买戈与曾子寿篮等两件许国和曾国的青铜器。应国墓地所发现的东周楚墓中级别最高的大墓,是应国复国后的第一位国君。它的发现,对研究应国墓地中的楚国墓葬的年代大有裨益。4号墓、5号墓的墓主人都应是应侯夫人。
第三阶段,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的后应国时期贵族墓。
311号墓:它是一座八边形墓葬,战国早期墓,应国国君夫人墓,墓内填充青膏泥木椁而得以保存较好。
313号墓、321号墓 :该墓为战国早期的大型楚国贵族墓。321号墓为战国中期大型楚国贵族墓,揭示了当时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互交流;313号墓出土的是,曾国与罗国的有铭文的青铜器。
第四阶段,战国晚期到两汉时期的平民墓。
西汉至东汉时期的平民墓葬,多半为砖室墓,包括空心砖墓和小砖券顶墓两种。空心砖上大都有模印几何形图案,个别砖上或模印有“亭长”等人物形象或车马出行图像。少数小砖券顶墓设有石门,石门及其门框与门楣上刻有青龙、白虎、朱雀或龙食鱼等图像,随葬器物一般都是日常生活所用陶质器皿和一些模型明器。

所获荣誉

1996年,应国墓地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0年,应国墓地被评为河南省二十世纪十项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保护措施

1985年11月,应国墓地被平顶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11月,应国墓地被平顶山市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1996年,国家文物局连续多年向应国墓地拨款并且通知滍阳岭上,所有砖厂停工停产,配合考古工作。
2006年5月25日,应国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滍阳镇北滍村西边一道南北向的土岭——滍阳岭上。

交通信息

沿着S242公路和长安路可以到达。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