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寺塔

开化寺塔

共 1632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历史沿革

开化寺创建于北魏时期(386年—534年),开化寺塔创建于金代(1115年—1234年)
三年(1467年),重修开化寺塔,现存为明代重修实物。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解放元氏城时,开化寺塔遭炮击,塔身第一层正南面被炸出一个半米左右的大洞,其余各处未受损
2017年,实施了开化寺塔防雷工程
开化寺塔

建筑特色

开化寺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25.2米。塔基用长方形条石砌成,呈正方形。塔基上有仰莲塔座。塔身雕刻的全都是花卉图案,第一层较高,有砖雕的假门和假窗,双门紧闭,门上雕花。每层都是仿木结构,用砖雕砌斗拱,承托出檐。第九层有佛龛,佛龛内有青铜佛像。每层除转角斗拱外,每面中间有补间斗拱一组,每层共有斗拱16组。各层出檐之间均镶嵌有雕字砖,刻有施主姓名
塔刹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由两个相同的半圆形铁质锅正反相扣组成圆形刹顶;下半部分是两层砖雕莲座。全高1.9米。因年长日久,铁质刹顶已严重锈蚀,内栖众多鸟类。宝顶高约1.6米,由砖逐层外扩垒成

文物遗存

蒙文碑
开化寺内曾有一通圣旨碑,俗称蒙文碑或八思巴文碑。仅存碑首和碑身一角。碑身青石质,中有阴刻楷书“圣旨”二字。碑阳上为蒙文(八思巴文),下为汉文

历史文化

佛塔文化

古印度将塔称作“悉堵波”,原义为“坟”,是天竺有地位的人死后的一种礼遇。塔初为圆丘,佛灭后,舍利入塔,塔遂被赋予佛教意义。佛塔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在中国古代称为“浮屠”“浮图”,是梵文的译音。中国的佛塔平面形状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通常由地宫、塔基、塔身、刹组成。经过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结合,中国化的佛塔建筑,造型多样,主要有等。从建筑材料上看,有木塔,砖塔、砖石塔、金银铜铁塔等。隋以前多为木塔,后来木造塔多因火灾被焚,到唐代多以砖结构的塔代替了木结构的塔。开化寺塔是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

传说轶事

相传,开化寺塔的西边,还曾有一座形制、高度差不多的塔。元氏城人称卧牛城,此双塔为牛犄角,牛的双眼在南街旧印刷厂处,尾巴在小北天。民国二十年(1931年)编修的《》记载:“是塔建于时代,寺旧有塔二,故号曰双塔,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修葺……唐时称为开化寺,现仍之,刻下塔只一座。”由此可见,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时,另一座塔已不知去向

文物价值

开化寺塔历经七百余年,经历多次地震依然挺立,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塔身上砖雕隐形门、花格窗以及仰莲座、斗拱和砖雕花卉等建筑构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3日,开化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保护标志
2019年,元氏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申报了开化寺塔安防工程项目并获得河北省文物局批准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