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城学宫
崖城学宫
共 3183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2:06
历史沿革
宋庆历四年(1044年),崖城学宫始建;淳熙十四年(1187年),郡守周邝重修崖城学宫;淳祐五年(1245年),郡守毛奎将崖城学宫移于城西南。
《乾隆崖州志》中文庙和儒学的位置、布局
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学正齐孟坚铸铜爵;泰定三年(1326年),学正陈世卿、达鲁花赤脱脱木、郡使王起复移崖城学宫于城东故址;天历二年(1329年),清复学田;至正五年(1345年),同知罗伯颜移崖城学宫于城西,复徙城外西南隅。
明洪武三年(1370年),判官金德仍旧址开设;洪武九年(1376年),知州刘斌重建射圃诸制;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州同顾言建明伦堂;永乐九年(1411年),学正王礼等募建三斋;宣德五年(1430年),知州侯礼、学正贾鲁重建崖城学宫;正统十一年(1446年),知州欧进、学正钟琼,迁学门于东建号房;天顺五年(1461年),知州王铎、学正许端惠,复迁学门于西南;成化七年(1471年),知州徐琦以副使涂棐命,重修殿庑、堂斋、棂星门、戟门、外门、藏书祭器二库、射囤;弘治二年(1489年),副使陈英命知州林铎迁州治东;正德十年(1515年),知州徐潭重建棂星门;嘉靖年间(1522—1566年),知州叶应时改建文庙明伦堂向;万历七年(1579年),知州张永昌移退黉门,建进贤门、敬一亭、启圣、乡贤、名宦祠一新;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巡道姚履素允通学诸生,请迁于州治之西旧潮源驿地;崇祯七年(1634年),知州朱弘、学正刘起相倡率诸生置买民地,复迁学宫于城外东南隅。
清康熙六年(1667年),巡道兼学政马允、知州李应谦、学正朱子虚,请复迁于城外西南隅宋元故址,其迁学经费皆由俊秀子弟等六十五人捐货,不费民间毫厘,尊经阁,魁星楼,皆同时并建,规制一新;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知州扬城会合州绅士义捐银两,并招捐社生迁建学宫,自城外西南隅移于城内州治东;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知州陈新槐又迁城外东南隅,建斋舍,于明伦堂前山竖文塔三级;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士民呈请以抚黎同知旧署易参将署,即其地为学基;道光三年(1823年),州人孙子麟、孙宗哲、陈昶、陈毓秀、孙绳武、陈中兴等倡捐迁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开文明门于前,增尊经阁于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知州牟洪龄倡捐迁建重修少司徒牌坊于学宫前中轴线上;同治十一年(1872年),扩建增修,移尊经阁于文明门上,即旧址改建崇圣祠,名宦乡贤祠在大成门左右,忠孝节义祠在棂星门左右,并添铸祭器;光绪十九年(1893年),以尊经阁高耸,不宜呈州拆卸。
由于历史原因,崖城学宫屡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仅存大成殿、大成门、东西庑和崇圣祠等。
1950年,海南岛解放,崖县人民政府机关设于崖城学宫内。
1954年,崖县人民政府迁移至三亚,崖城镇人民政府设于崖城学宫(至1990年迁出)。
1988年,三亚市人民政府拨款对大成殿、大成门、东庑殿、西庑殿进行翻瓦维修;同年,国家文化部曾拨款48万元,对崖城学宫进行了架构修葺。
2003年,三亚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委托广西文物研究设计中心编制崖城学宫修缮方案。
2004年(至2009年),三亚市人民政府拨100万元专款对崖城学宫进行全面大修,修缮了崇圣祠、大成殿、东西庑、大成门、泮池泮桥、棂星门、万仞宫墙等建筑。
2006年3月(至2006年12月),国家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划拨300万元专款,三亚市配套250多万元,启动了对崖城学宫的修缮工程,对学宫大成门前的原有已毁建筑进行复原维修,其中包括少司徒牌坊、万仞宫墙、礼门、义路等。
2007年1月,崖城学宫向社会开放参观;同年4月,三亚市文体局授权三亚市博物馆对崖城学宫直接管理。
2008年,三亚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遗址现场发掘,在得出崇圣祠原来的平面布局等资料后,于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7日恢复、修建崇圣祠。
2017年4月,《崖城学宫保护规划》经三亚市规委会审核通过,由海南省文物局呈报国家文物局评审;同年11月,《崖城学宫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函审,并向国家文物局提交函审意见。
2020年10月,崖城学宫经修缮重新开放。
建筑格局
崖城学宫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79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39平方米,采用传统的四合院布局,有三进院落空间,主体建筑分布于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分布于中轴线两侧,学宫由文庙和儒学两部分组成,采用东西并列,各自成为相对独立的区域。第一进院落包括中轴线上的万仞宫墙、棂星门、拌池、大成门,东、西西侧对称布局东西前庞廊、忠孝祠、节义祠、名宦祠,乡贤祠;第二进院落为大成殿院落,是学宫的核心区城,包括东西庞、拜台,大成殿;第三进院落仅祟圣祠单体建筑。其中伴池、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庞、西庞、大成殿为清代修建建筑,其余建筑为重建或新建建筑。
崖城学宫大成门是进入主殿大成殿的前奏,崇圣祠起到收束轴线的作用。加之“德配天地”坊与“道冠古今”坊、礼门与义路、东庑与西庑的对称布局,通过一系列仪礼流线的组织配合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展示了儒家以中为尊、富于理性秩序的文化内涵。同时从大成门中门除对历朝状元等拥有特殊身份的人物或特定祀典等情况开放外,一般情况下均处于封闭状态,普通人只能通过左右侧门进出,儒家强调中正、伦理的文化观念再次通过仪礼流线的设计得以实现。崖城学宫现存大成门3间,大成殿殿身5间,等级严格遵守明代州学制度,历史上规模虽有多次变化,但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成殿始终是建筑群规模和等级最高的建筑,其他建筑则依重要性而按设定规模与等级。
主要建筑
主要展览
截至2010年,崖城学宫采取镜框图表、石板刻画的形式,开展“孔子圣迹图展”“崖州历史碑刻展”“冼夫人生平事迹展”“黄道婆生平事迹展”“鉴真高僧生平事迹展”“岭海巨儒钟芳生平事迹展”“古崖州历史名宦名贤简介”“珠崖风景水南村”“古崖州地域图”“古崖州历史沿革简介表”等陈列展示。崖州古城出土或征集的石碑、石质建筑构件数件存放西庞殿后临时碑廊内。
2020年10月至2021年元旦期间,崖城学宫推出“山海崖州”中国名镇崖州历史文化专题展,展览分为崖州的环境史、建城史、海洋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个方面,介绍了新石器时代遗址群、迎旺塔等65处各类型文物点(含13处遗址)、134座清代民居等,以及崖州民歌、苗族盘皇舞等崖州非遗名录。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文物保护
1990年1月17日,崖州学宫(崖城学宫)被列入三亚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1月2日,崖城学宫被列为海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崖城学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