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营城址

八卦营城址

共 189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历史沿革

西汉初年,匈奴浑邪王于今址建城。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开辟河两走廊之时,为了攻克匈奴冒顿单于所占据的月氏族永固城,于山丹县大阪山东侧建有霍城,首先攻下在其西南10千米处的浑邪工行宫,随即在大阪山两侧依浑邪王城为中心按八卦方位扎下大营,“八卦营”之名由此始。
东汉时期,八卦营城为张掖属国侯官城。
宋元时期,八卦营城随丝绸之路的衰落而逐步失落。
清代,鞭扫大草滩,再筑永固城,八卦营城成为护卫大马营草滩—皇家马场的前哨阵地。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八卦营村的先民陆续迁居于此开荒定居,耕读传家。
20世纪80年代初,八卦营村村民在城内开荒种地,发现地表下有大量砖块瓦片,八卦营城址因而被发现。
1984年,民乐县文物工作者开始对八卦营城址进行初步调查。
1987年,民乐县文物工作者在甘肃省文物普查中又对八卦营城址进行全面调查。

建筑格局

结构

八卦营城址由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外城平面呈“凸”字形,东西长740米,南北宽590米,面积43.66万平方米。东墙和南墙各开一门。城墙基宽14米,顶宽5米,残高4米。内城位于外城西北角,南北长287米,东西宽283米,面积1221平方米。南墙辟门,墙基宽10米,残高2米。内外城各有护城河一道。外护城河宽10米,深1.2米;内护城河宽8米,深1.2米。内城中部置宫城,宫城内筑有边长40米、高5米的夯土台,俗称“紫英台”。城址东北100米处存长50米、宽40米、高5米的一座夯土台,俗称“点将台”。

特点

八卦营城址具有军事防御的作用,城池防御结构复杂。首先,城池背靠近10米高的崖壑做天然屏障,于城北设置5米高的点将台,而城池地势较低矮平缓,视野开阔,可及时获取周围动态。其次,城池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层城防结构,城墙高5米左右,起到有效防御敌人的作用,外城空间最大,内城宫城的面积依次递减,宫城遗迹北段高出地面5米多,紫英台上似有大型宫殿建筑,遗存大量“大吉”、卷草卷云纹等各类砖瓦残块,结合城东大量墓群及出土摒弃分析,表明城池具有军事防御功能。最后,外城与内城各有一道护城壕,壕深2米左右,宽10米左右,外城开三门,分别设在南、北城墙中部和东部城墙偏北处并都设有瓮城,外城东北角内凹,主要是为避开直岭岭山及其山脚下的泉水,内城只设南垣城门,其余护城河之间有吊桥遗址。从微观角度看,场所空间多为战时服务,空间的大小、形式、交通等均体现出八卦营城址较强的军事防御功能。

文物遗存

八卦营城址曾出土铁犁、五铢钱币、大板瓦及陶器、石器残片。
八卦营城址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主词条: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名将卫青外甥,大司马霍光兄长。
霍去病善于骑射,勇猛果断。十七岁,拜骠姚校尉,追随大将军卫青,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封为冠军侯。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陪葬于茂陵,坟墓如祁连山形状,谥号景桓。

传说轶事

西汉时期,霍去病从陇西出发,溯大通河谷西上,穿祁连山,从扁都口出,沿童子坝河北进攻占了防守薄弱的浑邪王城;夏,霍去病再次来到八卦营,利用北面山谷迂回曲折的地形,攻下匈奴西部单于王城;秋,匈奴退出河西。至此,河西走廊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八卦营城池成为中原王朝经略河西、守卫丝路、隔绝羌胡的重要据点。

文物保护

2006年5月25日,八卦营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八卦营城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镇八卦营村西北。

开放时间

全天。

交通信息

民乐县人民政府距离八卦营城址约21千米,可驾车前往。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