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

共 165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18

历史沿革

民国十八年(1929 年) 10 月,为了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为攻克贺胜桥而阵亡的将士,国民政府拨款修建了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
1980年6月,由武昌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维修。
1993年,武昌县人民政府修建三孔式门楼。
1996年10月、2003年12月,武汉市人民政府拨专款进行了全面维修和环境整治。

建筑格局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是一座革命烈士陵园,平面略呈不规则长方形,北宽南窄,西南低,东北高,依地势形成三层阶梯式结构,长约285米,宽约25米,四周用块石混凝土建成围墙。基座1.6米、上为0.6米高的露孔栏杆。内由南向北依次为纪念墓、纪念亭、纪念碑等纪念建筑。纪念墓正面正中为横置的墓碑,铭文为“民国十八年十月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 (1929)/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之墓/ 武汉市人民政府 1996 年立”。纪念亭为六柱,柱呈圆形,等距对称而立。纪念碑由基座、护栏、碑三部分组成。

主要建筑

纪念墓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纪念墓
纪念墓,位于陵园的南端,坐北向南,呈长方形,墓顶呈弧形.墓正面有四望柱,由三个半弧形连接。正中为横置的墓碑。铭文为“民国十六年(1929)/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土:之墓/武汉市人民政府1996年立”。整个墓为砖混结构,外层装饰大理石,全长约8米,宽约7米,高1.8米。
纪念亭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纪念亭
纪念亭,位于陵园中部略偏北,距纪念墓和纪念碑之间的距离均为8.8米,亭为六角攒尖式。分基座、柱子、顶部三部分。基座为二层,用花冈岩长条石砌成台阶状。亭为六柱,柱呈圆形,等距对称而立,柱下有础石,柱头饰有花瓣纹,顶部内呈半球形.外部为六角攒尖式,钢筋水泥结构,外为水刷石装饰,亭高6.75米,基座直径4.2米。
纪念碑
纪念碑由基座、护栏、碑三部分组成,位于陵园的最北端,碑基为花冈岩条石砌筑。长约7米,宽5.6米,厚0.2米。护栏柱石共12根,方形,系花冈岩石加工:而成。柱石卜郎有一圆形穿孔,穿有铁链护栏。柱石高0.8米,边宽0.3米。碑立于基座中部,分上下两段组成。段为正方体.由三块花冈岩方石组成,为须弥座。碑寸:段略呈梯形,上窄下宽,顶端菱形。上下由两块较大的花冈岩石建成。顶部四面刻有国民党党徽,并由上至下竖刻有碑文“民国十八年十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胡汉民敬题”。为隶书体,阴刻。碑通高6.1米,边宽0.6~1.2米。

历史文化

贺胜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战役。民国十五年(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4、第7军在湖北咸宁境内贺胜桥地区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直军主力,俘敌3500余人,获重大胜利。为了挽救直系军阀败亡的厄运,调重兵退守另一军事要隘——贺胜桥。同年8月27日,叶挺独立团在攻克咸宁后,向贺胜桥乘胜追击。8月30日拂晓,叶挺独立团在杨林塘猛攻突入敌人主阵地,向桃林铺攻击前进。北伐军于30日上午攻占贺胜桥,俘敌3500余人。

文物价值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是北伐战争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见证,也是纪念北伐革命烈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所获荣誉

2007 年 10 月,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贺胜桥街45号。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路程约47.8千米,用时约1小时4分钟。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