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洲镇
地名由来:因乡镇府驻地碧洲圩而取名,故名。
白水仙风景区
2014年7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授予碧洲镇第七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位于县境东部,东北部紧邻万安县。镇政府驻地碧洲圩镇距县城21公里。管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4个村民小组。全镇2954户12565人,其中畲族人口29人,农业人口10733人,非农业人口1832人。属半山丘陵地带,土地总面积115.22平方公里,地势由南东向北西倾斜。境内一般海拔为130—150米。碧洲小河穿越乡境,向东北注入遂川江。
全镇有水田668.6公顷,旱地38.08公顷。2003年粮食产量达5397.8吨,油菜籽48.9吨,薯类95.1吨,花生33吨,肉猪出栏6405头,生猪存栏3409头,母猪398头,家禽饲养28050羽,水产养殖面积280亩,水产品产量50吨。镇内有林场、土纸、竹制品加工企业、水电站、钨矿、良种猪养殖场、立体水库养殖等企业。
碧洲的山场经济竹木并举,是全县毛竹最大产区,东南部安子前、白水、珠湖等地盛产毛竹,毛竹蓄积量929万根,占全县四分之一,丰富的毛竹资源为生产土纸和竹制品加工业提供了条件。早在300多年前,境内就开始了土纸生产,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土纸的质量有所提高,并逐步实现机械化生产。目前,镇内有土纸加企业28家,土纸年产量达15万担,土纸销往广东、福建等省和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冬笋丰年产量可达600吨。还以毛竹、小山竹为原料发展竹制品加工,其中高级保健席、空心席等竹制品是传统产业,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3家竹制品加工企业。为保护和增加毛竹资源,九十年代以后,全镇建立了3万亩毛竹基地,对1.2万亩毛竹进行了低改,以利资源的永续利用。2003年始,在碧洲镇6个村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全镇有林业用地5282.2公顷,其中用材林5060.1,活木蓄积45662平方米,有油茶林面积176.3公顷,森木覆盖率68.07%。
2001年2月,赣粤高速公路碧洲段开始施工,2003年12月竣工通车,高速公路贯穿碧洲5个行政村,境内通车里程12公里,在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中,全镇共拆迁房屋63栋,面积11014.16平方米,附属房面积1895.62平方米,征用水田589.75亩,征用菜地、旱地、果园、水塘、荒地、林地等共计1458.61亩。
白水仙风景区
白水仙风景区位于距县城24公里的碧洲镇境内,与万安、赣县接壤,赣粤高速公路从景区穿过。这里古木参天,修篁如剑,溪流回环,风光秀丽。景区以山水翠竹为主要特色,分白水风情、飞瀑大观、竹海神韵等游
白水仙庙
白水仙庙位于景区中心的一处幽静的山坳。据清同治《龙泉县志》记载:“昔有三姐妹学道于岩,遇仙授予丹砂,白日飞升,后人立祠祀之,疾病、岁旱祈祷辄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附近村民重修仙庙,香火鼎盛
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碧洲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碧洲区碧洲,碧洲乡。
1954年改名第九区,1956年撤区,1958年成立碧洲人民公社,1984年5月,撤社改乡,成立碧洲乡,1994年撤乡改镇,成立碧洲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