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联合创作 · 2022-07-12 00:00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稳妥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区经济承压前行、稳中向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现代化幸福义安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200.44亿元,比上年增长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0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01.29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83.07亿元,下降0.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2:49.0:42.8调整为8.0:50.5:41.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8889元,比上年增加6410元。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200.44 4.2
#第一产业[4] 16.08 4.5
第二产业 101.29 9.5
第三产业 83.07 -0.9
#农林牧渔业 16.71 4.7
    工  业 83.69 7.9
    建筑业 17.65 17.0
批发和零售业 11.54 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6.90 1.3
    住宿和餐饮业 2.99 -4.5
    金融业 10.14 10.0
    房地产业 12.75 -13.6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 8.12 2.8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 19.96 2.8

  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802户,新增私营企业1687户。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5.7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4.85亿元,增长5.9%;林业产值2.84亿元,增长6.4%;牧业产值3.06亿元,下降2.7%;渔业产值3.55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1亿元,增长11.0%。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335公顷,比上年增加26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343公顷,增加141公顷;油料播种面积7216公顷,增加13公顷;棉花播种面积0.3公顷,减少38.7公顷;蔬菜播种面积3955公顷,增加170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99031吨,比上年增长0.2%。油料产量21290吨,增长2.0%。棉花产量0.3吨,下降99.1%。蔬菜产量117295吨,增长5.5%。

2022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99031 0.2
#稻谷 75706 -0.1
   油料 21290 2.0
     #油菜籽 20825 2.1
      花生 4435 -4.5
   棉花 0.3 -99.1
   蔬菜 117295 5.5
   水果 12257 -10.1

  年末全区生猪存栏31788头,比上年下降43.6%;全年生猪出栏42786头,增长0.1%。肉类总产量11056吨,增长0.9%。禽蛋产量8124吨,增长16.6%。水产品产量17675吨,增长5.0%。

2022年全区牧渔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 品 名 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11056 0.9
生猪出栏量 42786 0.1
年末生猪存栏数 31788 -43.6
禽蛋产量 8124 16.6
水产品产量 17675 5.0
 #鱼类 12800 3.3

  全年造林面积124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为33.6%。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4.9万千瓦,比上年下降6.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011吨,下降2.2%。农药施用量282吨,下降13.2%。农用薄膜使用量290吨,下降0.3%。全区灌溉面积1.81万公顷。

  年末全区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3户,其中省级12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6.42亿元,比上年增长6.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3.69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GDP比重为41.8%,比上年提升0.7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67.30亿元,增长6.4%,占GDP比重为33.6%,比上年提升0.9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7%,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34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6.84亿元,比上年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40亿元,增长8.9%。分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产值272.12亿元,增长7.0%;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4.72亿元,增长697.4%。从行业看,2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7个保持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1.8%,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下降26.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4%,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8.4%,金属制品业增长45.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增长29.5%,医药制造业增长75.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2%。

  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企业43户。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4.69亿元,增长9.3%。

  年末高技术制造业工业企业12户。全年高技术制造业产值9.87亿元,增长22.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16.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比上年增长19.0%;水泥熟料下降0.2%;水泥增长1.6%;贵重金属下降34.2%;石膏板下降15.1%;粗钢下降10.4%。

2022年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时 76.0 19.0
水泥熟料 万吨 490.7 -0.2
水 泥 万吨 206.4 1.6
贵重金属 公斤 1806.3 -34.2
石膏板 万平方米 4060.8 -15.1
粗  钢 万吨 109.7 -10.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5.6%;实现利税总额23.73亿元,下降34.1%,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5.48亿元,下降36.8%。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0户,完成总产值54.20亿元,增长17.1%;实现营业收入37.93亿元,增长11.3%;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93.11亿元,增长1.5%。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54亿元,与上年持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90亿元,增长1.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99亿元,下降4.5%;金融业增加值10.14亿元,增长10.0%;房地产业增加值12.75亿元,下降13.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8.08亿元,增长2.8%。

  年末境内铁路总里程131.1公里,等级公路1325公里,其中高等公路69公里。年末农村公路总里程1097公里,其中县道249公里,乡道375公里,村道472公里。

  年末全区机动车拥有量61568辆,比上年下降2.0%。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6383辆,下降2.4%,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34255辆,下降2.3%。

  全年电信(含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业务总量1.60亿元,增长6.4%。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04万户,下降1.3%;移动电话用户27.13万户,增长2.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99万户,增长8.2%。

  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18亿元,比上年下降18.2%。接待国内游客260万人次,下降25.7%。年末全区共有国家4A级景点(区)4处、3A级景点(区)3处。年末全区三星级及以上的农家乐共有65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48家。年末全区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2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3个。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不含农户)12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工业投资55.82亿元,增长0.9%;民间投资84.93亿元,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93亿元,增长220.7%;第二产业投资55.82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投资60.68亿元,增长18.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40亿元,比上年下降13.8%。商品房施工面积164.73万平方米,下降8.8%;当年新开工面积36.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6%。商品房销售面积36.31万平方米,下降24.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4.88万平方米,下降42.8%;商品房销售额15.73亿元,下降29.6%,其中住宅销售额11.13亿元,下降39.5%。

  全年全区投资项目217个,比上年增加21个,5亿元及以上项目12个,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中宽板项目、抗原抗体原料及耗材生产基地项目等11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顺利开工;义安经开区纬二路等路网工程及配套建设项目、犁桥水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等项目进展迅速;年产500套智能环保设备技改项目、年产100万吨机制砂石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建成运营;义安经济开发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东部城区雨污分流项目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发建设福园小区、华源江督府等项目已完工并交付安置。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2亿元,比上年下降1.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57亿元,下降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0.44亿元,下降2.3%。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9.43亿元,下降7.0%;商品零售额41.58亿元,下降0.5%。

  年末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7]79户,比上年净增14户;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7亿元,下降25.1%。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309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3%。其中,出口8552万美元,增长11.0%;进口14541万美元,下降10.2%。

  全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62.20亿元,增长8.6%。

  八、财政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7亿元[8],比上年增长1.4%。在收入构成中,各种税收收入16.91亿元,增长0.6%,占财政收入81.8%。税收收入总计中,增值税下降8.4%,企业所得税增长24.3%,资源税增长112.6%,房产税增长48.4%。

  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97亿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5亿元,增长41.3%;公共安全支出1.59亿元,下降1.0%;教育支出4.33亿元,增长3.1%;科学技术支出4.80亿元,下降25.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6亿元,增长14.2%;卫生健康支出3.22亿元,增长30.0%;节能环保支出0.27亿元,下降62.7%。教育等十三大类民生支出33.55亿元,下降6.4%,占总支出83.9%,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29亿元,比上年下降7.8%。其中,财产险业务保险保费收入0.66亿元,下降12.9%;人身险业务保险保费收入0.63亿元,下降1.8%。全年保险赔(给)付支出0.65亿元,增长14.0%。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53亿元,增长31.5%;人身险业务赔款(给付)支出0.12亿元,下降28.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752人,专任教师65人。基础教育学校(园)70所,其中普通中学21所、小学14所、幼儿园35所;在校学生24023人,其中普通中学9283人、小学9887人、幼儿园4853人[9];专任教师2423人,其中普通中学1150人、小学907人、幼儿园366人。

2022年全区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指   标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结)业生数
中等职业 2700 3752 251
高 中 1514 3915 1204
初 中 1649 5368 2222
小 学 1557 9887 1783
幼儿园 1368 4853 1842

  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8家,拥有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拥有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全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180万元。全年授权专利718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0件。

  全年商标注册申请1389件,比上年增长65.8%。年末全区拥有国家级驰名商标1件,省级著名商标46件,其中当年争创2件;拥有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17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站)1个,剧院、影剧院1个,艺术表演团体7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24.7万册。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39.3万卷册,馆藏资料1.13万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全区建成8个乡镇文化站、103个农家书屋和14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全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9场,群众性文化活动210次,专业文艺团体演出113场,各类表演团体送文化下乡101场。全区有线电视用户达3.89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年末全区15个医院、卫生院中,拥有床位数842张,技术人员1206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38‰;婴儿死亡率3.22‰;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100%。

  年末全区拥有体育场馆2处。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7次,参加活动总人数8500余人次。成功举办了第七届校园足球联赛,组织开展了第七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第十三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田径比赛等大型群体活动。我区运动健儿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第一名10人次,第二名8人次,第三名6人次。

  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304万元,比上增长32.8%。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108008户[10],比上年末增加50户;户籍总人口298461人,比上年末减少1236人。全年出生人口1449人,人口出生率4.84‰,比上年下降1.2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857人,人口死亡率6.21‰,比上年增长0.5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37‰,比上年下降1.83个千分点。

  根据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2.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0%,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202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及构成
                 单位:人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年末户籍总人口 298461  
#城镇人口 100516 33.7
 乡村人口 197945 66.3
#男 性 151938 50.9
 女 性 146523 49.1
#0—17岁 44675 15.0
  18—34岁 59559 20.0
    35—59岁 128581 43.1
    60岁及以上 65646 22.0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16元,比上年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27元,增长4.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471元,增长4.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71元,增长6.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890元,增长6.5%。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5455人,比上年增长1.8%;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63508人,比上年下降2.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9822人,下降3.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5344人,增长4.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497人,增长18.8%。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7937人,增长14.7%。年末,全区共有10655人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下降1.2%;发放低保保障金6660万元,增长11.8%。

  全区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4个,拥有床位总数达2089张。全区五保供养1227人,其中分散供养957人,集中供养270人。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分散、集中供养人均730元/月,比上年增加51元,全年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212万元。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05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95%,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达100%。开发公益性岗位451个。全年共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3699人,当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60万元。

  十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美好乡村当年建成省级中心村12个。截至年末,全区已建成省级中心村92个,整治市级中心村10个、特色自然村21个,打造美好乡村建设综合示范带17条,共完成7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义安区荣获“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连续六年跻身“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区)”,荣获“省政府办公厅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督查表扬激励”。钟鸣镇水村被评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天门镇金塔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07天。全区PM10年平均浓度为61.2微克/立方米,PM2.5年平均浓度为34.0微克/立方米。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652吨,比上年增长2.0%,烟(粉)尘排放量1391吨,增长0.2%,氮氧化物排放量3025吨,增长13.0%。

  全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上升2.7%,单位GDP能耗下降1.5%。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起,死亡7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起,死亡2人;工矿商贸类事故6起,死亡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349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则,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与年平均常住人口的比率。

  [4]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辅助性活动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5][6][7]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及大个体、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及大个体。

  [8]财政收支数据来自区财政局。

  [9]幼儿园人数为学前教育幼儿总人数。

  [10]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义安分局。

时光轴

RAG17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稳妥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区经济承压前行、稳中向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现代化幸福义安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200.44亿元,比上年增长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0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01.29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83.07亿元,下降0.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2:49.0:42.8调整为8.0:50.5:41.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8889元,比上年增加6410元。 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200.44 4.2 #第一产业[4] 16.08 4.5 第二产业 101.29 9.5 第三产业 83.07 -0.9 #农林牧渔业 16.71 4.7     工  业 83.69 7.9     建筑业 17.65 17.0 批发和零售业 11.54 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6.90 1.3     住宿和餐饮业 2.99 -4.5     金融业 10.14 10.0     房地产业 12.75 -13.6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 8.12 2.8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 19.96 2.8 RAG-ES2024-10-24
  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802户,新增私营企业1687户。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5.7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4.85亿元,增长5.9%;林业产值2.84亿元,增长6.4%;牧业产值3.06亿元,下降2.7%;渔业产值3.55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1亿元,增长11.0%。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335公顷,比上年增加26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343公顷,增加141公顷;油料播种面积7216公顷,增加13公顷;棉花播种面积0.3公顷,减少38.7公顷;蔬菜播种面积3955公顷,增加170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99031吨,比上年增长0.2%。油料产量21290吨,增长2.0%。棉花产量0.3吨,下降99.1%。蔬菜产量117295吨,增长5.5%。 2022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99031 0.2 #稻谷 75706 -0.1    油料 21290 2.0      #油菜籽 20825 2.1       花生 4435 -4.5    棉花 0.3 -99.1    蔬菜 117295 5.5    水果 12257 -10.1 RAG-ES2024-10-24
  年末全区生猪存栏31788头,比上年下降43.6%;全年生猪出栏42786头,增长0.1%。肉类总产量11056吨,增长0.9%。禽蛋产量8124吨,增长16.6%。水产品产量17675吨,增长5.0%。 2022年全区牧渔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 品 名 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吨 11056 0.9 生猪出栏量 头 42786 0.1 年末生猪存栏数 头 31788 -43.6 禽蛋产量 吨 8124 16.6 水产品产量 吨 17675 5.0  #鱼类 吨 12800 3.3 RAG-ES2024-10-24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