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是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期间分设为山东省农业干部学校、山东省林业干部学校,1959年又合并为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后又历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五七干部学校、山东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五七干校、山东省省级机关五七干部学校,1979年恢复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1983年改建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改建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多年的办学积淀,铸就了学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形成了“厚德、自强、求是、笃行”的校训,“勤勉、实干、精业、励新”的校风和“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求发展、以特色强内涵”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按照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总体要求,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综合改革、聚焦本科教学,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适应能力良好,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农爱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农工融合”的办学特色,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
办学条件:学校现有济南、齐河、淄博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682.1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1.8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6.0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975.75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17.50万册。建有106个实验室,其中包括10个校企共建实验室,有500亩生态园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7个,1个山东省大数据创新人才基地;拥有智能化设施农业技术及应用、特色农产品采后品控与综合利用、园艺作物高效栽培与综合利用3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农产品采后品质控制与精深加工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合作共建1个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农业碳中和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高青黑牛产品加工及品质提升技术中心2个厅级科研平台。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8个、社会实践基地47个。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65 人,其中专任教师617人,教授58人、副教授179人,硕士及以上668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有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齐鲁乡村之星1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团队)1个、山东省学习型先进班组1个,荣获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优秀教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14人次。
人才培养:现有16个二级学院(部),设有30个本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3800余人。学校积极探索推进新农科、新工科建设,实施“三名工程”,取得一定建设与改革成效。现有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1个、省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教改试点及特色专业9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专业1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5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2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
科学研究:学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近五年获批科研项目4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19项,横向项目89项,立项科研经费3403.8万元;获得厅局级以上奖励4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拥有国家专利授权249项、软件著作权139项,制定地方标准46项;出版著作教材21部。
开放办学:学校加强校地、校企、校院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先后与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华为、360集团、山东和康源等一批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与鼎利集团联合成立智慧农业产业学院。其与济南市、淄博市、德州市开展校地合作,拓展办学空间、强化内涵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对外开放行动计划,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波兰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中外师生交流;获批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学校现为泰中教育联盟会员单位、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会员单位。
回首历史,学校由农而立,因农而兴,依农而盛,虽几经更名,但始终心系“三农”,农业教育初心未改。扎根齐鲁大地、根植农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目前,学校本科教学脚踏实地,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正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