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2024年专升本招生简章
沈阳师范大学隶属辽宁省人民政府,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2000年,学校成功换建新校园,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02年,辽宁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2021年,学校党委先后两次荣获辽宁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连续进入“上海软科”全国最好大学排名200强。
学校占地面积1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1017人,硕士研究生3934人,长短期留学生1100人。设有27个教学、人才培养单位和19个校属馆、部、中心、研究院(所)及附属机构。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辽宁省电化教育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辽宁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辽宁省职业教育研究院均设在我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2160人,专任教师1295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07人。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人选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1人,省优秀专家5人,省“兴辽英才计划”34人(攀登学者4人、特聘教授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14人),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8人,省高校本科教学名师22人,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7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兴辽英才计划”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3个。
学校形成了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育人体系。现有本科专业77个,国家一流专业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项目1项。省级一流专业17个、辽宁省首批研究生导师培训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2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一流课程231门。学校是优秀应届本科生推免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单位,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京剧),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研习培训基地。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现有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教育学学科为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层次学科,首批全国教育硕士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有3个国家二级学会,入选“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权威来源机构”。
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理念,不断提高科研工作核心竞争力。学校现有省级及以上科技类创新平台27个,其中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1个、重点实验室14个、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 知识产权运营中心1个、中试基地1个、星创天地1个、种质资源库1个;省级及以上人文社科类创新平台47个,其中研究基地29个、科普基地7个、校地校企研究院4个、新型智库5个、科技创新智库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研团队28个,其中创新团队13个、教育决策咨询研究团队2个、科技特派团12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团1个。学校近五年获批国家级项目173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0项;获批省级以上政府奖92项,学校教师出版著作566部,授权专利207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461篇;学校共发表6篇《自然》杂志学术论文和1篇《科学》杂志学术论文,在中国CNS论文排行榜100强,位居辽宁省第1位,全国第18位;有134件议案建议被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采纳,有60件决策咨政报告获得国家和省市领导的批示。
学校秉承开放办学和合作共赢的理念,创新机制、提质增效,拓展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作。目前,与五大洲33个国家及地区的170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1个,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3个;设有黎巴嫩、约旦、乌克兰海外孔子学院3所、巴基斯坦网络中文课堂1个、俄罗斯中文学习测试中心1个;部级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1个,部级国别区域研究中心1个,中国-欧亚大学文化艺术教育国际联盟1个,现代农业产业学院1个、塔吉克斯坦胡占德现代农业墨子工坊1个;获批国家民委欧亚俄语国家文化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接受单位、商务部援外培训承办单位、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黎巴嫩、约旦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单位、辽宁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单位和来华分会会长单位、辽宁省中外合作办学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高校、辽宁省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辽宁省政府外事交流员接收和派出单位、辽宁省“两岸大学生交流基地”。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奋力推进“六大突破”,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争创特色一流为核心,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支柱性、标志性学科专业,服务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为建成优势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不懈奋斗。
(文中数据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
招生计划
志愿填报时间
填报时间为4月11日上午9时至4月15日下午16时, 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填报普通高校专升本志愿,视为放弃2024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
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专业(非师范类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软件工程专业是学校“特区式”政策下重点建设的育人“试验田”,始终坚持工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训练。本专业面向数字经济的新兴产业,靶向定位在扩展现实新型平台软件应用方向,旨在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知识体系完善,具备软件思维,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掌握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能够解决软件工程领域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核心课程:Python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视觉、XR应用程序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新型平台软件构建以及扩展现实综合实训等。本专业基本学制为2年,允许2至4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在科研机构、大中院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软件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编程实现、质量保障、项目管理以及计算机相关领域的运行维护、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等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师范类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师范)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面向数字经济的新兴产业和行业应用,所培养的毕业生市场需求大、就业机会多、就业薪资高、就业前景好。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知识体系完善,具备工程思维,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掌握先进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计算机领域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核心课程:Python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大数据分析、AI应用程序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新型平台软件构建以及行业应用综合实训等。本专业基本学制为2年,允许2至4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在科研机构、大中院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应用、项目管理以及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应用开发、运行维护 、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等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非师范类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高等教育特色专业、辽宁省“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省级本科教学示范专业”、“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省级应用型专业建设试点专业”、“省级应用型专业转型示范专业”,并在2022年辽宁省高校专业综合评价中获评“五星级”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大型旅游集团、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度假酒店及旅游综合网站等旅游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门,胜任旅游经营管理、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规划等实际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文化、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经济学、导游学原理、旅游规划学、饭店管理概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本专业基本学制为2年,允许2至4年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在大型文旅集团、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与服务、旅游项目开发与运营、教学培训等工作。
考试
考生需参加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招考办统一组织的专升本考试。
录取通知发放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24-86574436
024-86592982
024-86592067(传真)
电子邮箱:
synu10166_zs@163.com
沈阳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http://zs.sy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