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
地名由来:西晋设置,寓安宁之意。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
2022年12月,宁都县被公布为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2022年12月,宁都县被纳入第四批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县名单。
2022年11月,水利部、财政部公布2023—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名单,宁都县入选。
2022年10月,宁都县被确定为2023年富硒功能农业重点县。
2022年10月,宁都县被纳入为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1年9月,宁都县上榜2021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位列第28。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宁都县人口数量为70.24万人,位列赣州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13位,位列江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9位。
+查看更多宁都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县。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33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5万。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
宁都是客家祖地。宁都是中原先民南迁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是赣闽粤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属纯客家县,现有130多个客家姓氏。境内客家遗存丰富,客家民俗文化光辉灿烂,至今保存有千年古村田埠东龙村、孙中山先祖东平侯孙誗墓,宁都道情被列为全国地方戏曲独立曲种,客家傩戏、竹篙火龙、桥帮灯、采茶戏等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年荣获“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称号,2014年获得“江西省十大文化古县”称号。
宁都是文乡诗国。“诗国”之称始于宋代,“文乡”之誉添于明清。南宋时成立的“江湖吟社”享誉全国,清初创立的易堂学馆位列当时“三山学派”之首。这里人才辈出,涌现出清代闻名全国的散文家魏禧、清代江西山水画始祖罗牧、肉眼发现新星的天文学家段元星、最早分离并在果子狸身上发现SARS冠状-的微生物学家管轶、中科院院士李蓬等名人大家。自宋至清,宁都中榜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130人,居赣南之首。
宁都是苏区摇篮。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少共苏区中央局诞生地;是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江西军区驻扎地;是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指挥中心、主要战场、巩固后方以及最后阻击和被迫放弃的核心根据地;是红军作战原则、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成立了少共国际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全县有5.6万人参加红军,有名有姓的烈士1.6万多人,建国初期授衔的宁都籍将军有13人,从“宁都起义”部队走出的开国将军有30人。
宁都是赣南粮仓。现有耕地76万亩,年产粮食8.8亿斤,占赣南总产的五分之一,自古就有“纵使三年两不收,仍有米谷下赣州”之称,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形成了水稻、黄鸡、脐橙、蘑菇、油茶等农业主导产业和茶叶、烟叶、蓆草、白莲、花卉、苗木等区域特色产业。宁都不仅是赣南“粮库”,还是资源“宝库”。全县有林地451万亩,居全省第二。硫铁矿储量与开采价值居华东地区之首,锂辉矿为全国三大采矿点之一,铀矿储量大,稀土资源非常丰富。
宁都是赣江源头。发源于宁都北部的梅江河自北向南流经11个乡镇,河道全长145公里,流域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是赣江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径流量最大的支流。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71.3%,是全国首批100个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之一。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翠微峰,第十四批国家水利风景区——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凌云山、大龙山等,有大型水库——团结水库,小二型以上水库114座,大小河流638条。
近年来,宁都县在上级党政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实践路径,纵深推进“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集聚发展”战略,突出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体制创新试验,着力打造赣东南区域中心,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历史沿革:
夏、商、周属扬州域。
春秋,属吴。
战国时先后属越、楚,属九江郡。
汉,属豫章郡。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析于都县东北陂阳乡,设阳都县,随后改为揭阳。
属南部都尉,为建县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阳都县更名宁都县。
南朝宋大明五年(461),析虔化屯社虔化县,属南康郡。
隋开皇五年(589),虔化县并归宁都县;开皇十八年(598),宁都更名为虔化县,属赣州。
元贞元年(1295)县升州,辖石城县,属赣州府。
清乾隆十九年(1754),县升直栗州,辖石城、瑞金县,属江西省。
1913年复改为宁都县,属赣南道;1926年废道,属江西省;1929年4月至1934年10月,宁都属中央苏区核心区县,1933年改为博生县;1934年10月,恢复宁都县,属江西省十二行政区;1936年属江西省第八行政区。
1949年8月27日,宁都县人民政府成立,属赣西南行署宁都分区,全县分七个。
1951年6月,改称宁都专区。
1952年8月,撤销宁都专区,属赣州专区。
1954年6月赣州专区改为赣南行政区。
1964年,属赣州专区。
1971年属赣州地区。
1999年7月隶属赣州市,至今未再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