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完Thunderbolt 4,我好像回不去了

天极网

共 4029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2-06-30 08:14

不久前,随着第12代酷睿处理器的发布,英特尔还带来了基于第12代酷睿处理器的英特尔vPro平台。全新vPro平台不仅是CPU技术,或某些特定的安全与管理功能,事实上它是一个涵盖了安全、生产力、管理体系的平台技术。

具体到连接性方面,对于笔记本这样的移动设备来说,扩展性能就显得尤其重要,基于第12代酷睿处理器的英特尔vPro平台的机型同样走在了PC发展的最前沿,可以支持更新、更强的Thunderbolt 4接口。

众所周知,大部分PC设备除了配备USB接口、音频接口、HDMI接口、DP接口等,还加入了一种名叫Thunderbolt的接口。如果说,以上几种常见接口能基本满足用户日常的扩展需求,那么Thunderbolt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最新升级的Thunderbolt 4又有哪些变化呢?


Thunderbolt 4能带来什么价值?
其实,无论什么技术都涉及一个迭代的问题,传输协议自然也不例外。作为最新迭代的Thunderbolt 4接口,也是英特尔主推的新一代高速接口标准。我们看到,除了认证方面有要求外,支撑Thunderbolt 4成为“当红炸子鸡”的还有五大特性:
一、连接:作为Thunderbolt认证的一部分,强制性测试确保不同品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电缆、配件间的兼容性和互用性。
二、一线搞定:单个Thunderbolt接口可通过一根电缆实现高速数据传输、视频输出和向兼容设备供电。
三、性能:Thunderbolt 4接口双向带宽保持了与Thunderbolt 3一样的40Gbps,是现有普通USB TYPE-C接口的4倍,是USB3.2 Gen2×2的2倍,其数据传输速度理论为4000MB/s。
四、多屏连接:借助Thunderbolt技术可支持多台高清、高刷显示器,例如两台全高清240Hz、两台4K分辨率或者一台8K分辨率显示器,这使得用户无论同时浏览大量的计算数据,还是多屏审核年终报告,扩展需求都能满足到。
五、快速充电Thunderbolt 4认证要求PC上至少有一个Thunderbolt接口为笔记本电脑提供最高100W反向快速充电。
从其特性来看,Thunderbolt 4不负当下最为强势接口称号,其完美兼顾简单易用、高可靠性与丰富功能,做到了全方面的不妥协。
英特尔通过开放Thunderbolt协议,将Thunderbolt控制芯片集成到CPU中,大幅降低Thunderbolt成本,提高了笔记本电脑的扩展能力与数据传输能力。
目前,全新发布的英特尔12代酷睿移动处理器H45、P28、U15、U9四大系列全部原生支持Thunderbolt 4,最高可提供4个Thunderbolt 4接口,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英特尔Evo笔记本以及英特尔vPro平台笔记本都要求至少一个Thunderbolt接口。
英特尔此举也为Thunderbolt 4接口的大范围普及扫清障碍,这也意味着Thunderbolt技术将成为笔记本标配,并在工作场景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未来,选购笔记本时,只要看到它支持Thunderbolt 4,放心买就完事了。

Thunderbolt 4升级之处在哪里?
或许很多人在想,Thunderbolt 4和Thunderbolt 3以及USB4之间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关系,那么它们三者的异同是什么?尤其是在USB4逐步普及后,Thunderbolt 4的优势又有哪些呢?
我们要知道,Thunderbolt 4构建于Thunderbolt 3的基础之上,但进行了全面升级,在连接显示器等场景中,最低PC视频规格提升一倍;
在外置显卡硬盘等场景中,PCIe带宽要求从16Gb/s提升至32Gb/s;具备Thunderbolt 4的PC,会要求有一个接口能为设备充电;连接Thunderbolt 4扩展坞后,通过触摸键盘或者鼠标将PC从睡眠中唤醒。
通过这些升级,我们可以理解为相比于上代产品,Thunderbolt 4提升认证所要求的能力下限,并扩展了不少新功能。
而USB4比Thunderbolt 4宽容很多,跑不满40Gbps同样可以叫USB4(非全功能),最小供电也分别只有4.5W和7.5W。这也意味着,Thunderbolt 4基本上等同于英特尔认证过的“满血版”USB4,其在质量和功能上都更有保证。
总之,大家只要记住Thunderbolt 4被称为当下接口的集大成者就可以了。

远程办公场景下Thunderbolt的表现
近段时间,远程办公迅速成为很多企业的复工“新模式”,其中不少行业首次尝试这种新的工作方式。但是,不少人发现每天要面对笔记本电脑屏幕工作8小时,显然不是理想状态,更何况不少工种都需要长时间处理电子表格或在不同应用程序间来回切换。
而对企业而言,在员工远程办公时,需要考量的是如何在多品牌PC设备间进行互联互通并减少问题出现;设备驱动集成在操作系统中更新问题;保护电脑系统内存不被外部设备直接访问等。
这时候,很多企业用户已经意识到了PC设备扩展性能的重要性。
面对企业的需求,虽然Thunderbolt的主要优势始终是其40Gbps的带宽和多样化的功能,但其真正突出的特点是能够进一步简化用户的连接性和兼容性。通过强制性测试不同品牌、操作系统的PC、外设间的兼容性和互通性,从而有效减少IT支持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
而且,配备Thunderbolt 4接口的笔记本可通过单个端口访问多种协议,包括DisplayPort、PCIe、Thunderbolt和USB等接口。这使企业的IT团队可以设计自定义工作站,以满足员工和组织不断变化的需求。
另外,对于很多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都会面临着扩展的需求,那么,扩展坞几乎成为了除电脑充电器之外的第二大必备配件。
其实,扩展坞不仅具有扩展电脑界面的实用功能,还能帮助用户打造传输能力强、功能全面的理想办公场景。
正好我们手上有一款支持Thunderbolt 4的肯辛顿SD5700T扩展坞,看看利用它能不能打造出一个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在实际体验上,我们搭建了一个日常工作中经常会见到的使用场景,在桌面放置了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移动硬盘、充电器等设备。
起初,这些设备摆放在一起,不仅显得桌面凌乱,而且,很多轻薄笔记本产品根本没有多余接口,连接了显示器就不能连接硬盘,更别提为其他设备充电了。
在体验支持Thunderbolt 4的SD5700T后,我们发现它最多可连接3个Thunderbolt 设备,提供高达每秒4GB的传输速度、4K 双路的视频音频输出,这些功能只需通过产品附带的Thunderbolt 4线缆即可实现即插即用的需求。
就笔者自身而言,在使用支持Thunderbolt技术的扩展坞之后,不仅实现了一根线缆改善桌面凌乱的问题,而且在数据传输速度、音视频连接的稳定性也有了切实提升,在不短的体验之后,笔者竟然对这个扩展坞产生了依赖。
通过对企业需求的洞察以及自身测试,我们发现,配备Thunderbolt 4接口的笔记本和扩展坞其实是实现高效混合制办公的重要支持,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讲,它绝对是一项明智的健康投资。
Thunderbolt 4的性能到底如何?
然,上述我们讲了很多Thunderbolt技术为日常的工作带来的体验升级,但很多人也会有疑问,它真的具备宣传上的性能吗?Thunderbolt接口在数据传输速度到底有没有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呢?现在我们就来实际测试一下。
这一次天极网测试的产品是支持Thunderbolt 3技术的闪迪大师极客PRO版外置固态硬盘
闪迪大师极客PRO版外置固态硬盘容量高达2TB,在传输速度上,官方显示其采用NVMe™技术,具有2800MB/s的传输速度,可直接在硬盘上进行本地编辑。
接下来就进入正式测试,我们采用了CrystalDiskInfo软件,它是一款传输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U盘、存储卡及其他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支持Thunderbolt 3的闪迪大师极客PRO版外置固态硬盘读取速度在2800MB/s以上,写入速度在2500MB/s以上,理论值上面,它的速度达到了普通USB 3.2Gen2移动硬盘的数倍之多,并且传输速度稳定、波动幅度极小,保证了传输数据时的稳定性。
Thunderbolt 3闪迪大师极客PRO版外置固态硬盘测试数据
USB 3.2Gen2移动硬盘
而在实际工作模拟测试中,我们将大容量文件从闪迪大师极客PRO版外置固态硬盘中转移到测试平台的存储内,首先是一个76GB的素材包,内部共445个小文件,可以看到,它的读取速度可以保持在非常稳定的1600MB/S左右。
Thunderbolt 3闪迪大师极客PRO版外置固态硬盘传输速度
而同样的素材,我们用USB 3.2Gen2的接口状态下传输,速度仅为Thunderbolt的不到一半,如此可见,Thunderbolt的性能是多么地强悍。
USB 3.2Gen2传输速度
测试到这里,小伙伴肯定知道了Thunderbolt技术的价值与特性,那么,现在就快看看自己的PC有没有搭载这个跨时代的接口吧。
写在最后
当下,混合制办公当道的时代,IT设备既要有足够好的性能来满足办公、娱乐等需求,又要有很好的连接性、操控体验等来满足远程办公、大容量数据传输等需求。因此,我们认为一台搭载跨时代升级的Thunderbolt 4接口IT设备将会是企业降本增效、变革创新的基础。
文章到这里,就基本进入尾声了,其实,笔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混合制办公场景中有更便利的连接和传输体验。
现在,既然有了更出色的设备,而且英特尔也把阻碍它普及的价格、生态等壁垒打破,让Thunderbolt技术扩展至更多的PC产品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尝试一下呢?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