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向上生长
九边的书一如既往,涉猎面还是那么的广,下面记录了很多书中的经典摘要,对于文中的大部分观点也都比较赞同,但是这本书最触动我的无疑是这句这个世界上最郁闷的事,就是重来一次还是输家。这句话无疑直击灵魂,触动了我无限的遐想。比如我穿越回2000年会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平凡。头脑里闪现过很多穿越剧画面,比如《夏洛特烦恼》中沈腾穿越回90年代,可以通过音乐走向人生巅峰,可是我完全不可能。再比如复联通过量子时间通道穿越到灭霸集齐宇宙之石打了那个毁灭响指之前,也是奇异博士经过了亿万次推演之后才获取到的一线之机。即使我们知道2000年以后的房地产发展前景、知道互联网信息革命的价值,带着这份记忆穿越回过去就真的能成为人生赢家吗?未必、也许、可能吧,但,绝对不是肯定。
|> 关于量变与质变的理解
大家往往高估自己一天能学会的东西,低估三年能学会的东西。
『硅谷王川在网上发了一段文字,他说:1. 所有的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大多本质是数量问题,因为数量不够,差几个数量级而已。2. 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大部分质量问题,在微观上看,就是某个地方数量不够。3. 最大的误区是,明明是数量不够的问题,因为错误地以为瓶颈在于质量,幻想在不增加数量的前提下,用某种奇技淫巧,偷工减料达到目的。这时候玄学、迷信和各种无病呻吟就出现了。数量不够,底子不够厚时,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即使有时看似有捷径,欠的账迟早是要还的。』
|> 努力与辛苦的区别
『努力有“主动出击”的意思在里边,克服恐惧,迎接挑战。处处被动被生活蹂躏,那叫辛苦。』
|>成长的边界
认识自己,承认平庸。即迈出成长第一步:
『人一生有三次妥协:第一次是意识到父母很普通;第二次是意识到自己也很普通;第三次是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原来也很普通。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个看法不言而喻是正确的。』
认清工作
『不要把公司当你家,你家里人可以原谅你各种臭毛病。你是来给公司赚钱的,如果赚不来钱,你对公司就没有价值了,你就可以离开了。
正确理解35岁职场危机论:
1、三十五岁以后的人技术能力早就停滞了,或者说毕业五年后技术进步并不明显;
2、激情开始消退;
3、工资非常高,性价比极差;
4、现在的环境能轻松找到可替代的人;
5、绝大部分人没法成为领域不可替代的专家;
6、小公司学不到核心竞争力,大公司不会让你不可或缺。
在三十五岁以前,你所选的职业最好所需求的技术是具有普适性的、迁移性的特点的,一定要避免你的技术是为某家企业量身定做的;要有职业的危机感,能够看懂行业的趋势。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要在生活中加入不确定性
『适量的毒素会让生命体更加健康,适量的麻烦会让人和组织更强悍,更有创造力。你需要在生活中加入不确定性,运气才能开始出现。运气和奋斗是个人进步的两个轮子,但是绝大部分人都是独轮车。你天天按部就班,运气很难发挥作用。确保不赔钱的前提下,折腾点事,让运气帮你赚钱。』
了解经济周期
『信贷的扩张和收缩周期与经济的繁荣和衰退周期重合,并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的上行起点一般是因为技术的进步或者出现其他巨大的需求缺口,比如美国20世纪的互联网繁荣、日本的家电狂潮、中国这一轮的移动互联网大爆发。
一个人要从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才能改变困境。』
技术才是硬通货
『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思考问题,一定要少用“平均”这个说法,多用“二八定律”,比如中国人平均收入×××,很多人还觉得我们的收入很低。接受过教育的人第一反应是,我国接近三亿人接近欧美的经济水平了啊。如果我国没有达到三亿人接近欧美的经济水平,那三亿人再来一次“二八定律”,最后那六千万人的经济水平妥妥达到欧
其次,学习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自大狂的病。一般长期不干技术,就会产生一种怀才不遇的错觉。只有你学技术,才会知道随便一个小问题都可以让人折腾好几个通宵,人多多少少会谦恭一些;也会开始意识到社会比较复杂,而不是天天批评社会这不正常那又不对。
另外,大家不要被社会上各种猎奇、夸张的新闻给迷惑了双眼,现在远远没到“月薪一万活不下去”的地步,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抬头随时关注趋势,毕竟,坐在潮头,奋斗一年顶十年。』
也许是应景吧,书中讲述的关于职场和成长话题部分也让我产生很大的共鸣。年后,互联网大厂陆续开始裁员,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也是现同事所在部门20%的优化比例,他刚刚在朝阳买的房子,燕郊高位买了一套,低位买了一套,三套房贷就是三座要命的大山。还好在职时间够久,N+1也拿了半年多的补偿,算是有了一点喘息的空间。我的一个老乡更惨,公司直接搬到成都,只给了两条路,要么跟着公司去成都要么自己辞职,其实不言而喻逼着离职还没有补偿。对于35岁职场危机还是要有正确的认知的,这段时间针对于学习、工作总结出了4句话和大家共勉:
以高考为界,高考前要好好学习,高考后要持续学习。
以3年工作为界,刚工作的前3年努力工作,年后要正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