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塔院塔
共 1455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圣塔院塔创建于辽乾统三年(1103年),不久塔与寺俱毁,明万历六年(1578年)重建,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重修,现仅存塔和清《重修圣塔院记》石碑一通。塔建于山上,清碑上又有“寺与塔为山而设,为荆轲而设也”等语,故又称荆轲塔。
圣塔院塔
建筑格局
综述
圣塔院塔有八角十三层,通高25.36米,砖石结构,实心。最下为二层束腰须弥座,第一层为素面,第二层为砖雕双抄五铺作计心造斗拱,斗棋上承托栏板和望柱,再上为四层仰莲。束腰部分八角施雕花石柱,各面原有间柱石。在华美的基座上承托着塔身。塔集楼阁式与密檐式砖塔于一身,造型典雅秀丽,虽经多次修葺仍保留辽代风格。
塔座
塔座为须弥座平座式,平座为砖雕双抄五铺作斗拱,斗拱上承托栏板和望柱,再上为四层仰莲,十三层塔身坐于莲中。
塔身
第一层塔身较高大,系仿楼阁式而作,东、西、南、北四正面辟拱券双开门,其余四面为直棂肓窗,八角均施塔状砖雕倚柱,檐下施单抄四铺作计心造斗棋,斗棋下饰如意云头。门上还雕出圆形铺首,均为辽代典型建筑手法。第二层以上均为叠涩出檐,无斗棋。
塔刹
塔刹包括刹座、刹身、覆钵﹑相轮、宝珠、仰月、刹杆等,结构齐全,上锐下丰,最上层相轮之八臂端部原系有风铎,为明代大修之作。
文物遗存
圣塔院塔每层之八隅均悬风铎,八角均施塔状砖雕倚柱,檐下施单抄四铺作计心造斗棋,斗棋下饰如意云头。原有荆轲馆、荆轲衣冠颦等遗迹及明清碑铭。
历史文化
荆轲塔
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复仇,广招勇士。纳卫国人荆轲―(?—公元前227年)为上卿,修馆待之。轲好读书击剑,性豪爽,游侠。渡易水往刺秦王,未遂遇害身亡。为纪念其“图穷匕首见”的悲烈壮举,子丹在荆轲馆旁筑一衣冠冢,后又称荆轲山。于辽乾统三年(1103年)在冢上建塔。在辽代于此还建造了圣塔院。荆轲塔的修建,实为佛教产物。辽、金统治者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大力提倡和信奉佛教,修佛寺和浮图(塔),用来麻痹和削弱人民的反抗和斗志。但当广传为纪念荆轲而建(清碑上确有“寺与塔为山而设,为荆轲设也”的记载)。据说古时每逢清明节,乡民都在塔上张挂白―设三牲祭品,为荆轲招魂,故俗称“招魂塔”。
名称由来
荆轲塔之名,最早见于《弘治易州志》,因塔建于荆轲山上,且传为纪念荆轲而建,故名。据《易县志》记载,荆轲山有圣塔院。经地名普查考证,原来,山上确有寺院遗址,故荆轲塔又称圣塔院塔。
文物价值
圣塔院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
保护措施
2006年,圣塔院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塔院塔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圣塔院塔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南2.5千米荆轲山上。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圣塔院塔:从易县城出发,路程2.5千米,时间约10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