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

联合创作 · 2023-07-24

地名由来: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2023年6月,临淄区被确定为2022年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

2023年3月,临淄区被评选为2022年山东省耕地保护激励县(市、区)。

2023年1月,临淄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2年12月,临淄区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2年11月,临淄区被确定为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2022年8月,临淄区入选2021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

2021年12月,临淄区被确定为第一批山东省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

2021年10月,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公布,临淄区榜上有名。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名单发布,临淄区名列第52。

+查看更多临淄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淄博市临淄区地处鲁中丘陵与鲁北平原交接地带,位于淄博市东北部,北纬36°37′51″~37°00′30″,东经118°06′27″~118°29′30″,东邻青州市,南与淄川区、青州市相连,西接张店区与桓台县,北与广饶县、博兴县接壤,胶济铁路、青银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济青高铁横贯境内,全区总面积663.68平方千米。

地质地处鲁西隆起的北部边缘,茌平至淄博凹陷带的东端,全区经历了前震旦纪的地槽阶段,古生代的地台阶段,中生代的活化阶段和新生代的新构造阶段,为金岭背斜和湖田向斜构造。特征是在古老的结晶基地之上有较新的沉积岩覆盖,为双层结构型,褶皱构造不甚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岩浆岩分布面广,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主要有金岭杂岩体及火山岩。

地形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并向东北倾斜。最高海拔420米,最低海拔高度31米。由南向北逐渐变缓,依次分布着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微斜平地、浅平凹地等地貌单元。淄河自南而北贯穿于境内东部,发源于中南部黄山之阴的乌河,流经境内西北部。全区低山丘陵和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7.9%和72.1%。

气候全区年平均气温14.3℃,较去年偏高0.3℃,较常年偏高1.℃。年极端最高气温38.6℃,出现在6月5日,较去年的极端最高值偏低2.3℃。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32天,较去年偏少1天。年极端最低气温-15.7℃,出现在1月24日,较去年的极端最低值偏低4.9℃。日最低气温≤-10℃的日数出现17天,比去年偏多14天。全年降水量1000.7毫米,较去年偏多654.4毫米,较常年偏多390.5毫米。日降水量≥0.1毫米的日数80天,比去年多3天。出现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日数4天,较去年偏多4次。全年日最大降水量221.0毫米,出现在8月19日。全年日照时数2353.5小时,较去年偏多44.2小时,较常年偏少36.3小时。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最小相对湿度为9%,出现在2月21日。全年无霜期为234天。初霜日为10月30日,终霜日为3月9日。

[行政区划]2018年底,临淄区辖齐都、敬仲、朱合、金岭、皇城、凤凰、金山7个镇,辛店、闻韶、雪宫、稷下、齐陵5个街道,464个村(社区)。

[人口]2018年底,全区总户数202359户,总人口为614530人(其中,男304782人,女309748人),户均人数3.037人。城镇人口365902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9.54%。年内出生落户7016人(其中,男3594人,女3422人),当年出生5678人,出生率为11.42%。男女出生性別比例为105.03:100,出生率比2017年下降4.34%。年内死亡注销4240人,死亡率6.90%,比2017年下降2.7%。共中,2018年当年死亡3590人,650人系往年死亡2018年注销户口。年内60岁以上老人増至148320人,占总人口的24.14%;百岁以上老人有28人,年齡最大的为朱合镇大柳村3组朱秀兰,现年106岁。

[民族]2018年,全区有28个民族。其中,汉族602391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8.02%;回族9338人,占1.52%;蒙古族1367人,占0.22%;满族1042人,占0.17%。其他民族有朝鲜族83人,彝族60人,土家族40人,苗族36人,白族31人,傈傈族28人,黎族20人,壮族19人,傣族13人,布依族13人,锡伯族11人,景颇族8人,达斡尔族5人,侗族4人,拉祜族4人,维吾尔族3人,布朗族3人,佤族2人,畲族2人,普米族2人,俄罗斯族2人,纳西族、阿昌族、德昂族各1人。金岭回族镇是全省5个民族镇之一,淄博市唯一的民族镇。全区有4个民族村(社区)。其中,3个回族村(社区),1个蒙古族村。分别为金岭回族镇的金南社区、金岭一村、金岭四村,齐陵街道的刘营村(全省唯一的蒙古族村)。

历史沿革:

秦置临淄县。

西汉于东境置东安平县,属淄川国;分其西境置西安县,与临淄同属齐郡。

东汉、三国魏、晋3县同属齐国。

南朝宋改东安平县为安平县,侨置高阳郡、高阳县于西安县。

北齐废安平县,徙高阳郡出境,废西安县入高阳县,临淄县省入益都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临淄县,并由高阳县析置时水县。

大业初2县并省入临淄县,属北海郡。

唐、宋属青州。

金属益都府。

元至元三年(1266)省入益都县,至元十五年(1278)复置,属益都路。

元末因故城倾圮,建新城于其南,即今临淄城。

明、清属青州府。

1913年属胶东道。

1925年属淄青道。

1928年废道直属于省。

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长(山)、桓(台)、临(淄)、益(都)毗连地区设立长桓临益四边县,临淄县西境属之。

1939年10月设立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临淄县第二区及第三区淄河以东区域属之;广饶县第三区同时划归临淄。

1940年4月益寿临广四边县撤销,所辖原临淄地仍归临淄。

1942年益寿临广四边县再度建立,属清河行政区清东专区,临淄县第二区及第三区之淄河以东地复属该四边县。

同年7月博兴县第五区划归临淄。

1945年8月益寿临广四边县撤销,所辖原临淄地还属临淄。

1944年3月临淄属渤海行政区第五专区。

1945年10月属渤海行政区第三专区。

1949年7月,属渤海行政区清河专区。

1950年5月,清河专区撤销,临淄县划归淄博专区。

1953年7月,淄博专区改为淄博工矿特区,临淄划归昌潍专区。

1958年12月,临淄并入益都县,仍属昌潍专区。

1969年12月16日,临淄县划归淄博市,改称临淄区。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