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金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时光轴
RAG1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2年金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532”发展战略,全力聚焦“五大行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书写“美丽常州新样板”的精彩篇章。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展动能展现优势、社会事业取得进展、民生改善不断突破。 一、综合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16.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49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669.20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503.71亿元,增长1.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3.6:55.0:41.4。 财政运行保障稳固。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2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后增长5.0%。税收收入41.0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0%,其中,个人所得税4.87亿元,同比增长55.8%;企业所得税7.43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值税5.54亿元,同比下降62.2%。 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2296户,注册资金323.58亿元;年末共有各类市场主体87085户,注册资金3887.47亿元。金旺智能获评2022年常州市市长质量奖;蜂巢能源、斯威克光伏、昌玉红香芋、金旺智能4家企业申报的4个产品获评2022年“江苏精品”认证;中创新航、永臻科技、斯威克光伏获批2022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项目数量位列全省县(区)第一;鑫品茶业、中创新航分别获批成为江苏省茶产业和动力及储能电池两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承担单位。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76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1%。全年粮食总产量17.24万吨,较上年增加1648吨,其中夏粮总产量4.34万吨,较上年增加3383吨,秋粮总产量12.9万吨,较上年减少1735吨。 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7.05%,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68%,位居全市前列。新建市级特色农机示范基地5个、集中育供秧及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8个,完成2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两家特色农机示范基地分别荣获“省级畜禽养殖全程机械化标杆基地”和“省级水产养殖全程机械化标杆基地”称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增势强劲。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70.63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66.28亿元,同比增长54.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9.3%。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3.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2.4%。 主导产业支撑明显。全年规模以上七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925.81亿元,同比增长28.4%。“两新”动能加快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66.28亿元,增长54.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185.02亿元,增长65.9%。“五新产业”成蓬勃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最为亮眼,尤其是动力电池子产业,全年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571.65亿元,同比增长121.7%,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1.9%,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0.5个百分点,是全区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引擎。 建筑领域低位运行。受疫情和行业发展不景气影响,全区建筑业发展遭受较大压力。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1.94亿元,同比下降13.6%。特、一级资质企业在推动建筑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江苏城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首的特级资质企业以及全区45家一级资质企业全年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26.72亿元,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87.8%;签订合同额439.46亿元,占全区签订合同额的89.1%,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255.39亿元,占全区本年新签合同额的8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投资动力充足。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8.2%。高技术产业投资发展形势迅猛,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75.5%。计划投资亿元及以上的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3.2%。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以上的项目数量增长14.1%,完成投资额增长20.6%。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分别比去年增长753.3%、686.3%和404.1%。 工业投资引领发展。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8.8%,比全部投资高出10.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3.4%。其中,技改投入完成额增长27.9%,设备工器具投入同比增长9.5%。中创新航三期四期、蜂巢能源三期、恩捷隔膜和当升科技锂电池等项目不断加快资金投入,为全区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招商引资积蓄发展。全年累计签约引进工业项目138个,协议投资总额超600亿元。其中新增供地项目24个,协议投资总额394.36亿元;外资项目17个,协议投资总额7.2亿美元;累计签约引进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16个,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3个,超50亿元项目1个,超100亿元项目1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全区限额以上单位批零住餐四行业实现销售(营业)额428.83亿元,同比增长12.0%,增幅位列全市第一。限额以上批发业拉动作用明显,实现销售额382.43亿元,同比增长19.9%。限额以上金属材料类、煤炭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较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28亿元。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合作稳妥推进。全年实现实际到账注册外资4.42亿美元。亿晶光电、东方日升、北电爱思特和当升科技等企业的出口总量稳居全市前十。人均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人均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人均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等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实现“全优”,领跑全市,创历史最好成绩。 对外贸易再创佳绩。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84.30亿元,同比增长43.6%,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出口318.6亿元,同比增长52.4%,进口65.8亿元,同比增长12.4%。进出口和出口增幅均位列常州市第一名。 园区发展与日俱进。经开区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076.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9.59亿元,工业实际投入84.37亿元,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项目攻坚成效显著,在省级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中位列第一方阵,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华罗庚高新区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900.6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6.63亿元,工业实际投入70.57亿元,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中创新航获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称号并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备案重点上市后备企业7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能持续改善。全年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5.04亿元。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161公里,航道总里程达300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906万人次;交通部门货运量3669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2549万吨,水路货运量1120万吨。交通部门货物周转量531698万吨公里。港口吞吐量97万吨,内河港口吞吐量1042万吨,船舶总吨位42万吨,全社会船舶拥有量618艘,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569.4万人次。 旅游产业多点开花。承接常州文旅中轴建设,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最美窗口”为中心,在文旅融合上开拓创新。有序推进茅山旅游综合开发、原丘生态农业、美池凯莱温泉度假酒店等项目建设。承办第十三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推动薛埠镇创成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持续完善金坛全域旅游服务体系。 八、金融业 金融市场稳中有进。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42.01亿元,较年初增加232.63亿元,增长15.4%,其中住户存款687.77亿元,较年初增长22.2%,单位存款1054.24亿元,较年初增长11.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80.16亿元,较年初增加369.75亿元,增长30.6%,其中短期贷款517.42亿元,较年初增长19.2%,中长期贷款1022.46亿元,较年初增长33.2%。 九、科技创新 科研创新硕果累累。年末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211件,万人发明专利密度达37.78件;全年新增发明授权830件,创历史新高。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9家,同比增长60.0%,新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9只,创历年新高;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企业数较去年上涨近60.0%,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牛创新能源获评2022年省独角兽,厚生新能源、锂源科技、永臻科技、创建医疗获评省潜在独角兽;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7家、1家孵化器获省级立项。 科创项目取得突破。全年完成常州市级科创项目招引目标77个,区级科创项目招引目标99个。组织申报科技部火炬计划12个,获批国家高端引智项目2个,常州市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培育项目5个、省“双创博士”5位。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工作提质增效。编制全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全面提升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契合性。全区教育财政总投入39.29亿元,较去年增加28.7%。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08所,在校学生71119人,专任教师5516人。全年共交流教师414人,其中骨干教师161人。拥有各级幼小衔接试点园校26所,成功创建市“新优质”学校2所、省优质园3所,新增省基础教育前瞻性项目1项、市级内涵发展项目11项,省教学成果奖3项、省市规划课题39项,成功举办华罗庚中学建校100周年高品质发展大会。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拥有综合性图书馆1座,藏书71.7万册,接待读者30.8万人次。通过文化元素赋能全域旅游,以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华罗庚艺术团)为依托,推动精品现代儿童剧创作。推动非遗传承,完成非遗研学馆和非遗展示馆建设,积极推动非遗进景区。开展文物保护,建设三星村遗址公园,建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金坛工作站,完成三星村遗址四至范围的考古调查勘探,提升金坛文旅的历史底蕴。 医疗服务保障有力。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3家,其中区属医院2家、卫生院11家、城市社区服务中心2家、民营医院8家;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3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37人,注册护士1987人;新增市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2个,省级基层特色科室建设单位1个,市级基层特色科室6个。区第一人民医院院府合作成效初显,升格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区中医医院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签定专科联盟框架协议;区妇幼保健院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共建医联体。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以自行车元素串联全区文化旅游资源,举办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常州·金坛站),加速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为争创“国际自行车慢城之都”打下良好基础。 十一、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略有上升。年末常住人口59.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9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13%,比上年末提高0.65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53.96万人,其中男性26.56万人,女性27.39万人,男女性别比为97:100。户籍人口出生率4.22‰,人口死亡率8.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1‰。 城乡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46元,同比增长5.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76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5.9%,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出城镇居民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民生工程有序推进。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48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教育、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分别为13.98亿元、10.42亿元和8.6亿元,同比增长6.5%、14.9%和49.8%。改造提升春风一村、虹桥新村、古石林小区等11个老旧小区,共惠及278幢、7370户居民,面积71万平方米,以“综合改一次为目标”延伸完善“一老一小”、充电桩等配套服务,累计增设105个电动自行车车棚、1650个充电端口,成立老旧小区改造党建联盟,发布“金砖映红·旧改赋能”党建品牌。 社会保障更趋协调。实施社保费缓缴以及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留工扩岗等一系列稳就业政策。累计发放稳岗返还、留工培训、扩岗补助9680余万元,惠及企业10893家,免征失业保险费8836余万元,帮助市场主体稳岗留工。发放失业保险金及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09亿元,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923人。分类施策推进中小企业职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参保,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参保11192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21.95亿,完成养老待遇资格认证19.3万名。 十二、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金坛高铁枢纽7条配套道路基本完成,匝道桥正在进行上部结构施工;钱资新城路网完善5条道路均已完工;完成人民医院东门、吾悦广场周边、市民中心周边等市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全区PM2.5年度累计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连续2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6天,优良率为78.4%。水环境质量方面,11个国省考断面优Ⅲ率为90.9%,连续5年均达到考核要求,其中长荡湖心断面总磷、氨氮分别同比下降18.2%、14.9%。 注: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除注明按可比价格计算外,均按现行价格计算。 2、公报中数据均为快报数,实际引用请以统计年鉴为准。 | RAG-ES | 2024-10-24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