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

联合创作 · 2023-07-24 15:42

地名由来:1949年析安康县城区设安康市,次年县市合并,1988年安康县改设县级市,2000年12月由县级安康市改设,因地处汉江之滨得名。

汉滨区

2022年12月,汉滨区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2年12月,汉滨区生猪产业链链典型县被认定为首批陕西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2022年3月,汉滨区被确定为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

2021年8月,汉滨区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汉滨区人口数量为67.48万人,位列安康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陕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60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汉滨区位列第389名。

2021年3月,汉滨区上榜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名单。

+查看更多汉滨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汉滨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汉江上游,是安康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处安康市中心位置,东临旬阳,南接平利、岚皋,西连汉阴、紫阳,北邻宁陕、镇安,区境东西最宽处110公里,南北最长处310公里,北依秦岭,南接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貌主要为宽谷盆地、低山和中山,海拔在210米至2141米之间。全区总面积3645.91平方公里(中心城市规划面积241平方公里,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辖23个镇4个街道办、293个村94个社区。辖区2021年末户籍人口1026116人(含高新、恒口),汉滨区752266人,辖区常住人口891217人(含高新、恒口),汉滨区672765人。历史文化悠久。秦惠文王时始置西城县,西魏时因盛产黄金取名金州,明万历年改称兴安州,清乾隆四十八年称安康县。新中国成立后设安康县,1988年9月撤县设县级安康市,2000年12月安康地区改市,撤市设区,改称汉滨区。历史上大部分人口为明末清初湖广移民,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等18个少数民族。地方文化深受移民文化影响,在风格上融南汇北、包融东西、特色鲜明,安康地方文化的代表汉调二黄已在汉滨传承400余年,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交通优越便捷。汉滨区地处成渝、江汉、关中三大经济区域的几何中心,是连接西北、西南、华中的重要交通枢纽。阳安、襄渝、西康3条铁路和316、210、211等5条国省干道穿境而过,包茂(包头—茂名)、十天(十堰—天水)、银百(银川—百色)、麻安(麻城—安康)、安来(安康—来凤)5条高速公路在城区周边交汇,安康富强机场正式通航,西康高铁开工建设。

生物资源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70%,有生物资源400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资源2000余种,素有“天然生物资源基因库”“中药材摇篮”的盛名。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带,全部国土均含有机硒,已建成富硒猪肉、茶叶、核桃、蔬菜、魔芋等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矿藏27种,金红石、重晶石储量居全国前列,石英、铁矿、富硒矿泉水品质国内稀有,已开发的重晶石系列产品成为国内各大油田的重要生产原料。水力资源充沛。境内河流纵横,沟溪密布,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在区境流径110公里,流经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0条,流经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7条,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汉江水质保持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以上,城市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二。

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瀛湖和双龙景区2个国家4A级景区,安康历史博物馆、泸康工业旅游区、古西城文化园、香溪洞4个国家3A级景区,凤凰山森林公园1个国家2A级景区。具有较高开发价值自然景观18处、人文景观22处、古文化遗址17处。芋硒王魔芋饮品、泸康酒、陕茶一号、汉滨米核桃、咚咚锵牛肉酱、悠源魔芋、龙王泉富硒水等地方特色产品成为省市知名品牌。

历史沿革:

汉滨区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劳作、生息。

西周初,汉滨区地属庸。

公元前312年,秦攻取汉水中上游,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在汉滨区设西城县,郡治即在西城。

西汉时,西城县为汉中郡治,辖今汉滨区的大部和紫阳、岚皋全境。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取汉中,分郡之东部即今安康市(原安康地区),为西城郡,曹魏、西晋时设魏兴郡,辖今汉滨、岚皋、紫阳三区县。

西魏废帝三年(554)设金州,因月河川道出麸金得金州名,治所魏兴郡西城县。

北周武成二年(560),撤销西城县,辖地并入吉安县。

天和四年(569),吉安县治所迁回西城,县城改建汉江南岸,辖今汉滨、岚皋、平利、镇坪四区县。

北周末年废县,复置魏兴郡,隋代(589─618),复设西城县。

开皇十八年(598)改称吉安,仍属金州。

大业三年(607年),撤金州,设西城郡,吉安县改称金川,辖今汉滨、岚皋、平利、镇坪四区县,隶西城郡。

十三年(617年)郡县俱废。

唐代设金州汉阳郡,属山南东道,乾元六年(758年)又撤郡复设金州,治所西城。

宋代,西城县辖今汉滨、岚皋二区县,为金州治所,隶京西路,元代至元年间(1279─1294)金州改为散州,废西城县,金州辖区相当于今汉滨、平利、镇坪、白河、旬阳、紫阳、岚皋、汉阴、石泉和镇安十区县地境。

明代(1368─1644)金州属兴元路,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汉江洪水覆没州城,于赵台山下筑新城,改名兴安州,1595年,兴安州直属陕西布政司。

清初设兴安州,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改设兴安府,以原兴安州并汉阴地在府城设县,取“安民康泰”之意,称安康县。

五十五年(1790年)分出汉阴地,设立汉阴厅,道光二年(1822年),分出安康县南三辅,设立砖坪厅。

此后,县辖区相对稳定,中华民国(1912─1949)前期,安康县属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废道,县直属于省。

二十四年,陕西省在安康地区设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以地命名,辖十县,治所安康县。

1949年11月安康解放后,建立县人民政府,隶陕甘宁边区安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隶属陕西省安康分区专员公署,在县城关范围设安康市,直属安康专署。

1954年4月,撤销安康市,改为城关区,隶安康县人民政府,1958年12月10日,安康、岚皋合并;1961年两县分置,恢复原建置。

1988年9月14日安康县以原建置基础改为市,2000年12月1日因安康地区撤地设市更名为汉滨区。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