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步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大力饯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深耕转型升级,经济基础不断稳固、产业层次持续提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4.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08.0亿元,同比增长11.9%,两年平均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6.4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6.0%。三次产业构成比调整为4.1:44.2:51.7。
图1 2020-202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1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491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23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4%以内,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
物价水平涨势温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四升四降”。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3%,食品烟酒类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0.4%,医疗保健类下降0.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1.1%,衣着类下降2.0%。
表1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100)
指 标 |
全 年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1.0 |
食品烟酒 | 102.0 |
衣着 | 98.0 |
居住 | 100.4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0.9 |
交通和通信 | 104.3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99.2 |
医疗保健 | 99.4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98.9 |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强化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和有解思维,全力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水平,主要领导外出开展招商26次,洽谈推进90余个重点合作项目。引进米特加植物基肉制品等30个过亿元产业项目,省外到位资金45.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447万美元。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引进创业泰山学者1人、柔性合作高层次人才37人、外国专家4人。评选“周村英才计划”5人、“周村首席技师”6人、“周村和谐使者”10人、“周村金牌工匠”10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研究确定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12个方面153项改革任务,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优异区。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智慧化”制证,与14省141个区县实现审批事项“互通互办”,135项审批事项下沉至镇级办理,1207项证明免提交。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围绕开办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等21个方面制定行动计划,巩固提升既有优势,补齐短板弱项。
人口总量基本平稳。年末户籍人口275654人(不含文昌湖区)。全年出生人口 1479人,出生率5.36‰,出生人口性别比107.7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死亡率6.72‰;自然增长率-1.36‰。
二、动能转换与创新驱动
动能转换加力提速。重点突出工业互联网、智慧物流、电商和新零售产业3个新赛道,建立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体系,新增智慧工厂1家、智能车间10个、先进应用场景2个;引进现代智慧物流体系,重点推进京东海月龙宫绿色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等4个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实施总投资381亿元的64个区重点项目,43个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总投资177亿元的18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晶优太阳能电池组件、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中心一期等25个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竣工投产,实现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两个100%。深入实施“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25个,累计争取技改专项贷2.33亿元。
创新驱动质效提升。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瞪羚企业3家、市级准独角兽企业1家、市级瞪羚企业5家、市级“专精特新”示范中小企业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家。区创业孵化中心获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耐集团获批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家。
三、农业
农业发展平稳有序。2021年,全区有效应对雨涝天气和新冠疫情影响,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42亿元,同比增长8.8%。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年粮食总产5.47万吨,其中,夏粮总产2.83万吨,秋粮总产2.64万吨。实施彭东智慧农业等数字农业项目,引进莎莎食品智慧供应链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产业中心、总投资28.5亿元的京东海月龙宫绿色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部分投用,纽澜地“数字牧场”案例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农业向数字化、全链条发展迈进。
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7.86万千瓦,拥有拖拉机175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341台);联合收割机548台,其中小麦收割机397台、玉米收割机151台;配套农机具3488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7.1%以上,含文昌湖区完成机耕面积7.62万亩、完成机播面积16.02万亩,完成机收面积15.64万亩。
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全年免疫禽类363.1万羽,猪5.8万头,牛0.3万头,羊2.0万只;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7万头;产地检疫生猪 2.4万头、牛204头、禽类575.7万羽;检疫屠宰生猪4772头、牛495头。全区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89.1%。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中提质。2021年,全区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凸显,经济贡献率49.1%,拉动增长4.7个百分点,制造业占GDP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涉及的26个行业增长面达76.9%;营业收入增长18.9%,利润总额增长90.8%,营业收入利润率7.0%,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增长4.9%。2021年,全区“四强”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8.9%,较2020年提高3.1个百分点;“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长23.5%;“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8.0%。
表2 2021年规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增幅
行业名称 |
增幅(%)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4.9 |
食品制造业 | 14.9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25.7 |
纺织业 | 36.4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0.5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29.3 |
家具制造业 | 66.9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48.1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14.4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47.3 |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20.7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2 |
医药制造业 | 2.7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5.1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33.5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5.8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30.8 |
金属制品业 | 43.0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62.4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2.9 |
汽车制造业 | -12.6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0.0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657.5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32.9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8.0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7.9 |
建筑业发展保持平稳。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4家,其中,一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实现22.4亿元,同比增长8.9%。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68.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2.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9%。从结构看,民间投资增长43.7%;“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9.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0%。
表3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指 标 |
增幅(%) |
投资完成额 | 15.2 |
#500万元以上 | 14.5 |
房地产项目 | 16.8 |
按产业分 | |
第一产业 | 2468.9 |
第二产业 | 52.6 |
#工业 | 52.6 |
#工业技改 | 43.1 |
第三产业 | 3.9 |
民间投资 | 43.7 |
“四新”经济投资 | 19.9 |
房地产市场稳定运行。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6.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5.3%。房屋施工面积270.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91.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商品房销售面积53.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7.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2%。
重点项目建设加力提速。市重大项目4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5个,投资完成率104.5%。市服务业重点项目2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个,投资完成率108.7%。区重点项目6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5个,投资完成率101.7%。
六、服务业
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2021年,全区其他服务业经济贡献率19.7%,拉动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经济贡献率10.0%,拉动增长1.0个百分点。全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6%,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均实现40%以上增长。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青岛银行入驻我区;齐鲁华信成为全省首批、全市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13家银行机构及1204家企业入驻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已实现29.99亿元贷款发放。周村古商城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省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我区被评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七、内外贸易
国内贸易稳步向好。2021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经济贡献率16.7%,拉动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经济贡献率16.0%,拉动增长1.6个百分点。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营业额)增速分别实现46.9%、23.6%、78.8%、37.0%。
外资外贸积极推进。2021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4.8%,其中,出口额增长21.9%,进口额增长44.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7.2%。
电商新零售加速发展。引进淄博数字经济港,全力支持方达电商园、齐鲁数谷等平台加快发展,平台经济迈入百亿级。与字节跳动合作,引入火山引擎齐鲁大数据总部,成为全国首个火山引擎区域总部。
八、财税金融
财政税收稳健运行。2021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税收收入16.68亿元,增长17.0%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70亿元,增长0.2%。完成各项税收(全级次)27.65亿元,增长20.0%。
金融业运行平稳。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53.03亿元,较年初增加14.11亿元,增长3.2%。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42.73亿元,较年初增加35.39亿元,增长17.1%。各金融机构平均存贷比突破50%,年末达到53.58%,较年初提高6.34个百分点。年末不良贷款率1.05%,同比下降0.68个百分点。
九、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
城市品质不断提高。实施的4个片区、19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涉及136栋居民楼,改造面积33万平方米,惠及群众4440户。丝市街、水胶场街、米河路实现竣工通车,改造总长度2.3公里。全区44个在建棚改项目中,郑家、长行等9个棚改项目竣工交付,中央大尚一期、杏园子村等12个棚改项目基本建成。超额完成860户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群众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建设的品味和档次进一步得到提升。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2.1公里(不包括国省道),公路货运量1219.1万吨,货运周转量5711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833.6万人,客运周转率4335.8万人公里。完成路网延伸通达工程25.4公里,路网改造提升工程9.321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工程(养护工程)38.16公里,重要村道或三级及以上村道安保工程2公里,县、乡道三级路以上比例为85%。县、乡、村道中等路以上比例P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数)值为89.8%。
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水土资源提质集约。常态化落实“河长制”,持续加强涉水企业、污水处理厂及河流水质监管,完成光大污水处理厂扩建、淦清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制度,对危险废物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坚持资源集约化利用导向,借力能源结构调整和错峰生产,突出“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对企业重新定级,鼓励企业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过土地“紧日子”思想,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合作协议全部约定亩均产值、投资、税收,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115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390亩,新上嘉岳新材料、山高高精度轴承等项目。
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周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8天,同比改善7天,三金集团站点(市对区考核国控站点)综合指数改善12.4%,居全市第1位。孝妇河袁家桥断面COD、氨氮浓度分别为18.4mg/L、0.35mg/L,同比分别改善22.0%、27.1%,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顺利通过第二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
十一、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21年,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各项增收政策措施有力推动。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73元,同比增长8.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59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3元,增长1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01,比上年下降0.04,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290元,增长8.5%。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482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16元,增长12.7%。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新建中和街幼儿园、淄博大学城实验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淄博大学城实验小学项目竣工完成,周村一中改扩建项目完成一期主体建设。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为全区2.7万名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26所中小学体育场面向社会开放。全区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72.91万剂次,各年龄阶段接种比例和全程接种率均达到全省要求。完成区疾控中心、区精神病医院、王村镇中心卫生院改造提升,建成区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区域、区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新增“齐鲁名医工作站”1家。实施“一老一小”健康关爱行动项目,免费为1.9万名70岁以上老人接种流感疫苗,为3299名适龄儿童进行口腔窝沟封闭。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步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大力饯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深耕转型升级,经济基础不断稳固、产业层次持续提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一、综合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4.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08.0亿元,同比增长11.9%,两年平均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6.4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6.0%。三次产业构成比调整为4.1:44.2:51.7。 | RAG-ES | 2024-09-11 |
图1 2020-202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1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491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23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4%以内,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物价水平涨势温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四升四降”。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3%,食品烟酒类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0.4%,医疗保健类下降0.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1.1%,衣着类下降2.0%。表1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100) 指 标 全 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0 食品烟酒 102.0 衣着 98.0 居住 100.4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9 交通和通信 104.3 教育文化和娱乐 99.2 医疗保健 99.4 其他用品和服务 98.9 | RAG-ES | 2024-09-11 |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强化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和有解思维,全力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水平,主要领导外出开展招商26次,洽谈推进90余个重点合作项目。引进米特加植物基肉制品等30个过亿元产业项目,省外到位资金45.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447万美元。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引进创业泰山学者1人、柔性合作高层次人才37人、外国专家4人。评选“周村英才计划”5人、“周村首席技师”6人、“周村和谐使者”10人、“周村金牌工匠”10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研究确定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12个方面153项改革任务,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优异区。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智慧化”制证,与14省141个区县实现审批事项“互通互办”,135项审批事项下沉至镇级办理,1207项证明免提交。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围绕开办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等21个方面制定行动计划,巩固提升既有优势,补齐短板弱项。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