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法华寺
大同市法华寺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始建于元末明初,寺院坐北朝南,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整个寺院占地面积57亩,共成四进式院落布局,沿中轴线主要建筑:山门、天王殿、三士殿、大雄宝殿、法华塔、藏经楼、普贤阁、文殊阁、三士殿两侧配殿为伽蓝殿和祖师殿,大雄宝殿东西建罗汉堂,其他建筑包括钟、鼓楼,游廊、配殿等。
文化
建筑特点
大同法华寺整体院落共分四进,前院建筑有天王殿,左右掖门、钟鼓楼、东西禅房;二进院建筑有三士殿、左右掖门、东西配殿及游廊;三进院建筑有毗卢殿,左右朵殿,东西配殿及游廊;后院建有牌楼门,白塔左右建廊庑,东西碑亭及游廊。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十分明显。
历史
建筑历史
大同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
文物保护
1966年,法华寺白塔被公布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三士殿
三士殿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菩萨。东西壁绘有八大菩萨、十方佛,后壁绘有法华法会场景。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供奉三身佛。佛像庄严结跏趺而坐,面容慈眉善目,温婉典雅,背光采用悬塑并绘有石绿、深蓝等颜色,使得立体感很强,烘托出佛的庄严,肃穆之感。山墙绘有水陆壁画,又称人神行进图。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内容包括儒、释、道各色人等。
法华塔
法华塔矗立在寺院后端,为砖石结构,高约12米,分为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座下是建有花墙的方形基台,高台西侧建一窑洞,洞门上方有“小洞天”三个石刻大字。塔座之上是二层束腰,束腰上为涂泥白色塔身,形似宝瓶。远看整座白塔,塔身四方各开一扇小窗,每个小窗的上部与两侧,分别有一尊砖雕金刚。顶部为塔刹,饰以仰莲、宝珠等,显得十分俊俏雅致。该塔形体俊美不失古朴,集中体现了古代工匠构思独具匠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