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泉街道西峪村
西峪村位于莱城东北10公里,博莱高速公路、辛大铁路西侧,东临孝义水库,与马龙崮村隔水相望,西接杨家庄村,南邻北孝义村,北依大崮山,与张家洼办事处的大崮山村相接。耕地559亩,山场面积600余亩,现有150户,人口466人。
西峪村由东峪、西峪两个自然村组成,据《王氏谱》记载:清嘉庆年间,王姓由苗山村迁入,因村西有大峪,故名西峪;后李姓、吕姓相继迁入;现村0有王姓、李姓、吕姓三姓。村民和睦相处。村民委员会驻地为西峪。
据《莱芜市志》记载:1941年莱芜划为莱东、莱北、新甫三县,西峪村隶属莱东县龙崮区;1945年恢复莱芜县,隶属莱芜县矿山区:1946年属莱芜县汶阳区;1958年3月属莱芜县矿山区;1959年2月矿山区改为矿山人民公社,下设管理区,西峪村属矿山人民公社孝义管区;1984年4月矿山人民公社改为城关镇,属城关镇;2000年12月合乡并镇,西峪村属凤城街道办事处至今。
西峪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村址山高谷深,地理位置独特,曾是我党我军的指挥机关驻地。莱芜县委、新四军某部八团在此长期驻扎。村南山阴有一石洞,莱芜战役时曾为我军某部医院伤员驻地。朴实善良的西峪人民,为伤病员送水喂药,洗衣疗伤,精心护理,得到上级的表彰。战争年代,村里的妇女,为军队碾军粮,做军鞋;男劳力为子弟兵抬担架,运弹药;民兵为子弟兵站岗放哨。村人共同谱写了一曲人民战争的赞歌。
西峪人祖祖辈辈勤劳顽强,从不向困难低头。为了整治故乡的穷山恶水,他们勇敢地向大自然宣战。为了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全村人利用空闲的时间义务修筑了水库、塘坝,修建了大型扬水站1座,修灌渠500米。前前后后计修筑大小水库塘坝11座,蓄水40余万立方米。如今水库承包给了个人,承包人在水库里放养了鱼苗,水库所产的鱼类肉肥味美,赢得了大批顾客前来购买。每逢节假日,喜欢垂钓的人们大小车辆,停满了水库岸边,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自古道:“靠山吃山,吃山养山。”这是西峪人遵守的致富宗旨。解放后,西峪人民积极响应政府“绿化荒山,植树造林,改变山村贫困面貌”的号召,全村齐动员,老少齐上阵,掀起了植树造林热潮。“年年植树不间断,岁岁造林谱新篇”。经过多年奋斗,现西峪村山林覆盖率已达87%。树林阴翳,四季长青,风光如画。
西峪村地处偏远山村,但一向重视教育。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生活贫困,办不起学校,也请不起先生,所以没法办学。1953年成立速成识字班,对青壮年进行“扫盲”教育。1955年建立初级小学,开天辟地地有了自己的小学。1994年合班并校,合并到杨家庄小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2年,村中已考大中专学生16人。王庆勋是村里第一个考取的大学生,山农业大学毕业后,进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后,赴美国芝加哥从事稻种遗传学的研究。李传刚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
“前临水库观鱼跃,后依青山听鸟鸣,美景迷得游人醉,都云此游不枉行。”西峪村正以新的观念,新的姿态,新的步伐,努力打造装扮自己,为营造一个休闲旅游的胜地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富裕和美丽的新山村而奋斗。
西峪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