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章丘区统计局
2021年4月9日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1266”总体工作思路,主动融入济南“东强”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加速经济回升复苏,经济运行呈现逆势上扬、稳中趋优的良好局面,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现代化济东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南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20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00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2.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23.9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6.4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8.2:52.3:39.5。
年末户籍人口105.5万人,增长-0.01%。出生率8.58‰,死亡率7.93‰,人口自然增长率0.65‰。年末城镇登记就业人员 1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
年末市场主体发展到12.8万户。企业总数达到 29535户,增长25.9%。其中私营企业28245户,增长27.4%;个体工商户96784户,增长4.4%;农民专业合作社1555户,增长16.1%。
二、重点工作
重点改革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精准发力。完成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财税管理、双招双引等权限改革。刁镇、黄河镇撤镇设街道,新设15个城市社区。省级婚俗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婚事新办蔚然成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入选全省乡村治理案例,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集体。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建立问需“早餐会”制度,解决企业实际问题1000多个。建设章丘智造云平台,打造数据贯通、业务联通的数字化企业服务体系。“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推出230项容缺办理事项,“一链办理、四证连发”工程审批模式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双招双引成效显著。持续深化招商流程重构,完善上下游体制保障,形成了全区上下齐抓招商的工作体系。全年累计签约项目69个,其中过百亿元项目2个,过10亿元项目12个,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9030万美元。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积极参与省、市、区各级、各层次的宣传推介活动,参加儒商大会、“中国制造 筑梦云端”、“选择济南共赢未来”云招商推介等平台活动10余场;建立招商资源库,发布了产业招商地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招商工作效率。制作《投资章丘》PPT、推介词等通用资料,进一步提升我区招商引资对外推介形象。
动能转换提质增效。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全年工业增加值(现价)达到461.9亿元,增长11.4%,占全区GDP总量的46%,拉动全区GDP增长5.6个百分点。 “一高三新”产业占据主导。“一高三新”产业集群共计完成工业产值1084.9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1.7%。科技创新持续赋能。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6.1%,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产业项目拉动有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其中,工业和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分别增长15.5%、8.2%;消费市场回升向好。全区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零售额35.6亿元,增速比年初回升4.2个百分点。百货超市类、医药类、乘用轿车类零售单位分别拉动增长1.7、13.9、3.2个百分点;电商产业发展迅速。打造章丘名优产品线上推广新模式,区政府与拼多多正式签约,共同打造章丘名优产品线上营销推广。参加第六届济南电子商务产业博览会暨2020年泉城电商大会,投资20余万元建设章丘特色展馆,推动直播经济科学持续发展。现代服务业[5]茁壮成长。初步测算,完成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1.7亿元,增长4.1%。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4.0%。
“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工续建安置房项目39个,完成1.74万套、37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统筹和市场化安置50万平方米,2937户群众实现即签即住和多样化需求。黄河滩区异地迁建工程全面完工,3300多户群众搬入新居。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年累计培育市级以上示范经营主体252个,引进正大集团、省供销社供发集团等龙头企业,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完成20个村土地流转1.2万亩。完成7万亩高标准农田、2万亩千亿斤粮食工程、1.4万亩农业绿色示范区建设。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25公里,完成390个村“户户通”工程。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脱贫攻坚“三精准”“三落实”,教育、医疗救助2200万元,改造贫困户危房503户,完成31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就业扶贫岗位2500个、设立村级扶贫专岗2643个。
“六稳”“六保”落实有效。稳就业保民生成效突出。率先出台稳岗援企12条政策措施,累计减税降费8.01亿元,减免房租1600万元,财政贴息补助5700万元,为1788家企业授信147亿元、放款106亿元;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进展良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6%,增速位列全市前三,创近五年新高。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全力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4亿元,市场主体总量12.8万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四上”企业)204家。粮食能源供给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160.7万亩,总产量62.3万吨,均达到历史较高水平。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平稳。全面畅通产业供应链条,保障重点行业和产品生产流通。规模以上工业所涉33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6个正增长行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6.6%,增长面与占比持续稳定扩张,行业增长面与占比水平今年以来持续稳定扩张。稳金融保经济运行扎实有力。财政金融支撑稳定,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05.5亿元、732.0亿元,处于历史较好水平。
三、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3 亿元,增长3.1 %。全年粮食总产量 62.3万吨,其中夏粮32.6 万吨,秋粮29.7 万吨。蔬菜总产量 181.5万吨, 增长2.4%。油料产量 5956吨,下降3.1 %。肉类总产量56009 吨,蛋类产量53984 吨。水果产量73179 吨,增长1.9%。水产品产量0.15 万吨。
2020年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
指标 | 单位 | 面积/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播种面积 | 公顷 | 107147 | 0.2 |
棉花播种面积 | 公顷 | 707 | -13.4 |
油料播种面积 | 公顷 | 1854 | -1.6 |
粮食总产量 | 吨 | 622849 | 3.1 |
棉花总产量 | 吨 | 762 | -12.6 |
油料总产量 | 吨 | 5956 | -3.1 |
蔬菜总产量 | 吨 | 1815187 | 2.4 |
水果总产量 | 吨 | 73179 | 1.9 |
2020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1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注册数量达到82家、42家。农机总动力达到97.2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总量达3543台,联合收获机总量达到3926台,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到 97%以上。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4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4 %;规模以上工业[6]企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56.9亿元,利税157.2亿元,利润124.2亿元。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37家。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
行业 | 全年营业收入(万元) | 占比% |
汽车制造业 | 6457488 | 47.6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032815 | 15.0 |
金属制品业 | 991443 | 7.3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639368 | 4.7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758123 | 5.6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74571 | 3.5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304387 | 2.2 |
医药制造业 | 259921 | 1.9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276067 | 2.0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277016 | 2.0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84146 | 1.4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73202 | 0.5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56303 | 0.4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5 %,其中9种工业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
汽车用发动机 | 万千瓦 | 6083.26 | 74.6 | |
载货汽车 | 辆 | 219099 | 124.6 |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47.69 | -2.7 | |
改装车辆 | 辆 | 16906 | 128.8 | |
钢材 | 万吨 | 192.90 | -3.1 | |
白酒 | 万升 | 528.60 | -45.0 | |
服装 | 万件 | 1723.70 | 33.5 | |
化肥(折100%) | 万吨 | 20.81 | 24.9 | |
水泥 | 万吨 | 296.90 | 21.7 | |
鼓风机 | 万台 | 3.00 | -21.1 | |
精甲醇 | 万吨 | 76.80 | -9.6 | |
锻件 | 万吨 | 75.63 | 20.7 | |
软饮料 | 万吨 | 97.90 | 1.9 | |
交流电动机 | 万千瓦 | 274.21 | 8.8 | |
电力电缆 | 万千米 | 3.76 | -71.9 |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2%,占GDP比重6.2 %。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56家,比上年增加2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9.1亿元,增长12.6 %。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7%,年末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37个。分产业看,第一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79%,第二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5.5%,第三产业项目投资增长-0.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7亿元,增长-2.5%。房屋施工面积 1033.6万平方米,增19.8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76.4万平方米,增长16.8 %。房屋竣工面积285.4万平方米,增长52.1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12.6万平方米,增长40.1%。商品房销售面积184.0万平方米,增长9.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63.3万平方米,增长6.3 %。商品房销售额150.9亿元,增长8.6 %。其中,住宅销售额138.9亿元,增长7.3%。
六、国内外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9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5.6亿元,增长-4.8%。[7]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7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其中,出口71.3亿元,增长40.9%;进口3.3亿元,增长-25.3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9030万美元,增长118.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公路里程2502公里,比上年增长1.1%。公路客运量3383万人,比上年增长15.7%;公路旅客周转量696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8%。公路货运量3067万吨,比上年增长11.4%;公路货运周转量21.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9%。年末拥有载客营运汽车906辆,比上年增长16.3%。拥有载货营运汽车 8582辆,比上年下降5.4%。年末拥有各类公交线路61条,公交车辆426台。其中,年内新挂牌交付使用100台。完成公交运营收入1460万元,运送旅客2000余万人次。年末拥有出租车318辆,完成客运量363.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997.4万人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7216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409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全年电信业务总量68777万元,比上年增长3.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2万户,比上年增长2.7%。其中,3G、4G电话用户72万户,比上年增长-9.2%。
年末全区A级景区18家,其中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9家、2A级景区5家。旅行社13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0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9.0%。全年旅游消费总收入90亿元,比上年下降44.7%。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0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税收收入56.7亿元,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2亿元,增长12.7%。其中,教育支出22.5亿元,增长1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5亿元,增长5.7%;城乡社区支出8.4亿元,增长105.8%。
年末银行类金融机构27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8家、农商行2家、村镇银行1家。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05.5亿元,增长14.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32.0亿元,增长21.0%。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2020年,全区共有注册商标8210件,新增注册商标1132件,同比增长16%;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新增马德里国际商标8件,全区万人有效发明增幅16.14%,新增贯标企业18家。
年末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年内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
圆满完成学前教育普惠率达标要求,公办幼儿园、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到56.56%、85.5%,超过考核指标。鲁能小学、清照小学、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龙盘山幼儿园建成招生。成立章丘青未了幼教公司,引进中央厨房项目,为7所中小学校提供配餐服务。创新实施“空中课堂”,有效应对疫情影响。
2020年教育事业基本情况
学校类别 | 学校所数(所) | 在校生(人) | 专任教师(人) |
中等职业学校 | 4 | 5611 | 468 |
普通中学 | 37 | 45674 | 5443 |
小学 | 98 | 58166 | 3675 |
特殊教育学校 | 1 | 96 | 47 |
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9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4处,其中,国家级6处。
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图书馆分馆18个镇街全覆盖,建成“明水小站-泉城书房”开放使用;开展各类线上读书、阅读推广、展览、公益讲座、文物赏析等活动200余场次,线下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600余场,完成“一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放映8000场;完成15个镇街194处文保单位和三普名录登记的遗址类文物点巡查工作。
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4家,卫生机构床位460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860人,执业(助理)医师3274人。东部医疗中心、北部医疗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体建成,完成29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本标准,9个镇街获评国家及省卫生镇,383个村被命名为山东省卫生村,区人民医院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
全区体育社团53个,全民健身站点1300余处,社会体育指导员4600人。运动员获省级及以上奖牌55枚,其中全国级金牌6枚、省级金牌14枚,全年组织全民健身活动45项。
十、城市建设[8]、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全面提速。高标准规划建设四大特色走廊,启动实施全域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加快推进胶济铁路章丘站改建投用,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大东环建成通车,小清河复航、济莱高铁、济高高速等加快建设。着力增强承载功能,建成启用第四水质净化厂,实施济青路供热管网一期工程,新增供热面积211万平方米。静脉产业园二期、餐厨垃圾生物处理项目推进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施“满城花香”建设行动,完成省道102线生态廊道、4条特色街区和5条城区绿道建设,建成6处街头游园,新建提升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造林2.6万亩。
狠抓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对标生态济南建设,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完成1173家特殊产业企业的整治提升,对全区72家企业物料堆场实施编号管理,抽测各类机动车28386辆。全年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93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年均浓度4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14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7分贝,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6.6分贝。强化地表、地下水质深度治理管控;开展涉水重点污染源达标百日攻坚行动,完成对全区40家涉水重点污染源企业现场检查,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和保护;组织开展90宗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并实施动态更新,强化工业废物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确保耕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标。
十一、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93元,比上年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182元,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08元,增长5.6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682元,增长3.0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64.6:35.4缩小为63.9:36.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9] 28.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9.2%。[10]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8万,增长10.8%;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6万,增长8.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11.2万,增长15.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9万,增长22.3%;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1.7万,增长-1.1%。城镇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到807人、18468人。
全力推进创业政策落实,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审核发放“两项补贴”3223.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带动并吸纳就业3210余人;培训在校大学生3.5万余人,居济南市第一位,大力推行“云平台”培训;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073件,其中受理975件,按期结案率为100%,调解率为60%,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挽回经济损失1549余万元。
注释:
[1] 2020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章丘统计年鉴-2021》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5] 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7] 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系济南市统计局反馈;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单位包括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8] 城市建设指标口径为包含整个章丘区。
[9]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10] 数据来自于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全面深化改革数据来自区发展改革部门;扶贫数据来自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科技研发、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据、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数据来自发改、工信人社等部门;教育、体育数据来自教育和体育部门;电信相关数据来自电信营运机构;户籍、社会治安数据来自公安部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相关数据来自民政部门;财政数据来自财政部门;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城镇职工保险参保数据、人才数据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环境保护相关数据来自生态环境部门;城市建设相关数据来自城乡建设部门;公路里程、公交数据、公路运输等数据来自交通运输部门;邮政、快递数据来自邮政管理部门;水产品产量、农业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门;林业数据来自园林和林业部门;进出口数据来自商务部门;旅游、文化数据来自文化和旅游部门;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部门;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数据来自市场监管部门;居民收入与支出数据、恩格尔系数、粮食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章丘区统计局2021年4月9日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1266”总体工作思路,主动融入济南“东强”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加速经济回升复苏,经济运行呈现逆势上扬、稳中趋优的良好局面,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现代化济东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综合经济南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20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00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2.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23.9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6.4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8.2:52.3:39.5。 | RAG-ES | 2024-10-23 |
年末户籍人口105.5万人,增长-0.01%。出生率8.58‰,死亡率7.93‰,人口自然增长率0.65‰。年末城镇登记就业人员 1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年末市场主体发展到12.8万户。企业总数达到 29535户,增长25.9%。其中私营企业28245户,增长27.4%;个体工商户96784户,增长4.4%;农民专业合作社1555户,增长16.1%。二、重点工作重点改革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精准发力。完成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财税管理、双招双引等权限改革。刁镇、黄河镇撤镇设街道,新设15个城市社区。省级婚俗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婚事新办蔚然成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入选全省乡村治理案例,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集体。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建立问需“早餐会”制度,解决企业实际问题1000多个。建设章丘智造云平台,打造数据贯通、业务联通的数字化企业服务体系。“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推出230项容缺办理事项,“一链办理、四证连发”工程审批模式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双招双引成效显著。持续深化招商流程重构,完善上下游体制保障,形成了全区上下齐抓招商的工作体系。全年累计签约项目69个,其中过百亿元项目2个,过10亿元项目12个,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9030万美元。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积极参与省、市、区各级、各层次的宣传推介活动,参加儒商大会、“中国制造 筑梦云端”、“选择济南共赢未来”云招商推介等平台活动10余场;建立招商资源库,发布了产业招商地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招商工作效率。制作《投资章丘》PPT、推介词等通用资料,进一步提升我区招商引资对外推介形象。 | RAG-ES | 2024-10-23 |
动能转换提质增效。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全年工业增加值(现价)达到461.9亿元,增长11.4%,占全区GDP总量的46%,拉动全区GDP增长5.6个百分点。 “一高三新”产业占据主导。“一高三新”产业集群共计完成工业产值1084.9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1.7%。科技创新持续赋能。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6.1%,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产业项目拉动有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其中,工业和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分别增长15.5%、8.2%;消费市场回升向好。全区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零售额35.6亿元,增速比年初回升4.2个百分点。百货超市类、医药类、乘用轿车类零售单位分别拉动增长1.7、13.9、3.2个百分点;电商产业发展迅速。打造章丘名优产品线上推广新模式,区政府与拼多多正式签约,共同打造章丘名优产品线上营销推广。参加第六届济南电子商务产业博览会暨2020年泉城电商大会,投资20余万元建设章丘特色展馆,推动直播经济科学持续发展。现代服务业[5]茁壮成长。初步测算,完成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1.7亿元,增长4.1%。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4.0%。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