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博物馆

联合创作 · 2023-07-22 16:57

邯郸市博物馆坐落在市区中心中华大街中段,与“赵武灵王丛台”相望,气势雄伟壮观,1999年10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1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邯郸市博物馆建筑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馆内现有大小展厅20个,展厅使用面积5500平方米,可举办大型基本陈列和各种临时展览。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邯郸市博物馆的前身是邯郸展览馆。邯郸展览馆建于1968年7月25日,落成于1968年12月26日,时名“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邯郸展览馆。
1984年7月5日,中共邯郸市委决定设立邯郸市博物馆,启用邯郸市.博物馆公章,与当时的邯郸市展览馆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共用一个主馆建筑,均直属于中共邯郸市委宣传部领导。博物馆公章的启用,标志着邯郸市博物馆的正式成立。
1986年8月30日,中共邯郸市委决定,撤销市展览馆建置,只保留邯郸市博物馆,划归邯郸市文化局领导,并以之作为邯郸市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和邯郸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7年9月27日邯郸市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典礼仪式。
1994年底,市委投资270万元对博物馆及其广场实施“启新工程”,极大地促进了文博事业的发展。
自1997年起,邯郸市博物馆隶属邯郸市文物局。
1999年改建文物库房3间188平方米,增添库房设施,库房内全部焊接安装了文物庋藏架。
2000年6月至2001年9月,市政府投资2300余万元实施了博物馆改造扩建工程,同时还对全部的基本陈列进行更新改造。新建文物库房800平方米,使近2000件文物标本编排、上架,改变了过去文物标本摆地摊的状况。
2005年,邯郸市博物馆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7年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0年10月1日至3日,从邯郸市中华大街迁至邯郸市文化艺术中心西侧场馆的博物馆新馆试开馆。
2020年11月13日,邯郸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历史典故

一座城,历经3000多年岁月更迭,“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座城叫邯郸。据考证,“邯郸”之名在秦代基本定型,一直沿用至今,这在中国地名史上实属罕见。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早期,邯郸先民就已在磁山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在悠远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邯郸孕育形成了磁山文化、赵文化、曹魏建安文化、磁州窑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

文物保护

1996年以来,博物馆投入资金,以技术资料部为主,并聘请老同志回馆共同整理出一套完整的1968年建馆以来文字、照片及文物档案资料。以征集保管部为主,技术资料部配合,完成1995年以来历次省文物局下达的一、二、三级品文物建账及部分一般文物建卡工作。
博物馆建馆以来,馆领导将包括商代羊首尊、东汉鎏金大爵尊在内的八件锈蚀严重的珍贵青铜器送往故宫博物院进行除锈、焊接等技术性修复,使国家珍贵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1998年初,博物馆聘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考察、研究,投资37万余元,更换电路内线,消除隐患。
1999年,投资60万元在展厅、库房及馆内外安装了自动监控报警系统,实现了以报警联动为中心,以声音负荷、图像负荷、电视监控和通讯为配合,构成了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安全防范报警系统,实现人防、技防达标,1999年博物馆已连续19年安全无事故。
1999年下半年,投资一万余元建立文物修复室,改变了过去博物馆只藏不修的被动局面,已修复残损文物100余件。

主要陈列厅

独立陈列厅总述

邯郸市博物馆现举办有《磁山文化》、《赵文化》、《中国磁州窑瓷器陈列》、《中国历代钱币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等五大专题基本陈列。

《磁山文化陈列》

磁山文化距今约8000年,1972年发现于邯郸市武安磁山镇,是华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考古发掘除发现房基、灰坑及粮食窖穴外,还出土了6000余件陶、石、家禽家畜、炭化粟等器物与动植物标本。其中,“粟”、“胡桃”、“家鸡骨”的发现,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记录。磁山文化陈列展出各种文物100余件,涉及农业种植、渔猎采集、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原始艺术及信仰等各个方面,全面地展示了磁山先民们的生活场景。

《中国磁州窑瓷器陈列》

磁州窑因古代地属磁州而得名,是我国古代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自北朝创烧,历宋、金、元、明、清至今未曾断烧,“千年古窑,生生不息”。磁州窑以生产白釉-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曾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及“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美誉。宋金元为六大窑系之一,今天仍属全国八大瓷产区之列。陈列展出各个时代的文物327件,全面地反映了磁州窑产生、发展、繁荣的千年历程。

《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

石刻艺术是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邯郸的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8000年前,磁山先民便创造出了石磨盘、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艺术形态。北朝时期,邺城一度成为中国北方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响堂山石窟雕刻及众多单体石造像,创造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北齐样式”。展览集中展现了邯郸近年来出土的单体佛教造像,其中以邺城的汉白玉造像和常乐寺红砂石造像最为精美,并以照片的形式展出了邯郸境内的石窟造像艺术。

《赵文化陈列》

公元前386年,赵敬候迁都邯郸,前后经八代国君,历158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励精图治,赵地经济空前繁荣,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学术思想百家争鸣、音乐舞蹈兴盛,邯郸成为黄河以北广阔地域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今河北中南部,山西大部、陕西、内蒙、河南、辽宁各一部的广大地域内形成了赵文化,它以中原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而独具风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陈列展出青铜器、陶器、石器等文物150余件,深刻地体现了赵文化精髓。

《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

中国历代钱币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关系社会生活尤重。《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以邯郸市博物馆历年来民间征集的珍贵历史文物为主,配合必要的辅助材料,并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和现代化陈列手段,力图综合、立体地展现自商周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钱币、铸造工艺、及民风民俗等诸方面文化面貌,描绘出中国钱币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普及货币金融知识,揭示钱币背后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同时,邯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许多货币的铸造与这座古城悉悉相关,对涉及邯郸当地地方史的赵国、东魏北齐、伪齐及近代冀南银行钱币作重点展示。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