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负图寺

联合创作 · 2023-07-21 11:48

龙马负图寺位于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

文化

建筑特点

龙马负图寺为三进院落结构:一进为山门,鼓钟楼;二进为伏羲、文王、孔圣三殿,单檐歇山式琉璃吻兽砖木结构;三进为正殿--三皇殿,重檐庑殿顶结构,高台建筑,明七暗五,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内伏羲像居中,炎黄二帝塑像分列左右。三人皆中华民族始祖,华夏文明的肇造者。大殿顶部据 《易经》“观天象于天”语,底为天蓝色,中有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园图,卦象黑白相间,中为金色北斗七星图,斗柄回转,指寓四季。

历史

建筑历史

龙马负图寺始建于晋怀帝四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初名“浮图寺”;民国后又称其为“负图寺”。

公元1998年10月,孟津县委、县政府,对“龙马负图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复。修复后的“龙马负图寺”,由当代著名易学家、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教授题写寺名,“龙马负图寺”五字遒劲有力,与峻拔巍峨的山门,古朴大方的钟鼓楼,相映生辉。

历史典故

相传上古时期,我们的人文之祖-伏羲氏带领部落在黄河一带繁衍生息,过着茹毛饮血,时序不辩,阴阳不分,结绳记事的生活。其时,一巨龙头马身的怪兽,从黄河上踏波而来,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伏羲见状,义无返顾地纵身下河与之搏斗,经七天七夜的较量,始在图河上降服龙马,后以龙马背负图点,仰观天象,俯察法地,以其纹创造了先天八卦,一画开天,辟浑噩之玄沌,剖清新之文明,阐天地之秘,立文字之祖。伏羲造书契,定人伦,正婚姻,其功之高,其道之大,实为炎黄二帝所不能,尧舜禹汤非可比。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龙马负图寺山门峻拔巍峨,钏鼓楼古朴大方。山门东西分立“图河故道”、“龙马负图处”两通巨碑。伏羲大殿,红漆门柱,白玉护栏,雕梁画栋。羲皇殿内塑着高大的伏羲圣像,伏羲下身树叶蔽体,手执蓍草。左右两侧分坐炎黄二帝。

伏羲殿

伏羲殿面阔三间,砖木结构,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挑角斗拱,绿瓦绿脊,琉璃吻兽,历世既久,风雨剥蚀,曾几经修葺。1992年重修龙马负图寺时,对伏羲殿进行了全落架提升修复。伏羲氏塑像头上长角,手持太极八卦图身披树叶,腰系兽皮,目光凝睿,体态自然,栩栩如生。

三皇殿

三皇殿为明嘉靖时所建,历经沧桑还保持着原貌,大殿正中供奉着伏羲,两侧分别为黄帝和炎帝。伏羲端坐在一块巨石上,围着兽皮裙,高高在上俯视着众生。

三皇殿的天花板上,绘有二十八宿星象图,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星区的一种划分。中国传统文化有三大体系,一是易经体系,充满阴阳对立、互相依存、不断转化的辩证思想;二是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体系;三是四方二十八宿体系。而其核心和本源,则是易学。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