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居寺中殿

龙居寺中殿

共 1019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历史沿革

龙居寺始建于唐代中叶,相传为唐代禅宗八祖马祖(709~788年)创建。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建龙居寺中殿。
20世纪50年代,龙居寺的楠木林和大殿逐渐毁弃,仅中殿保存了下来。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期间,龙居寺中殿内塑像和璧画遭受严重毁损。
1978年冬,四川省文化局翻修屋面,平整台基,修补石阶,油漆门窗,还在壁画前加木栅。
2019年,德阳市人民政府完成广汉龙居寺中殿保护修缮工程。

建筑格局

龙居寺山门面对清白江,现存主要建筑有龙居寺中殿和藏经楼。寺旁环植楠木、香樟。龙居寺在殿堂四周树木栅,后又改为砖墙。原山门上的“龙居古刹”石匾,移到中殿前。
龙居寺中殿长十米、宽十米,方方正正,为三间九凛方形殿堂,筒瓦歇山式屋顶,檐与立柱交接处为斗拱。殿内四根立柱与枋交接处施雕花雀替,是典型的明代斗拱结构建筑。歇山式的房顶如同一块古老的青铜钺,两条戏珠的砖龙在正脊游走,几只脊兽站立着,民间也将它们唤作“五脊六兽”,用来比喻百无聊赖之人。中殿前梁上有则楷书题记:“惟大明正统十二年岁次丁卯十二月癸丑十二日已值,黄道吉日建立龙居禅寺”,正统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

文物遗存

龙居寺内藏经楼左庑壁间有梅花碑一方,上刻瘦梅数枝和题词,作者雨蓉作霖,姓氏不详。初步鉴定为清代作品。
龙居寺中殿及壁画
龙居寺中殿壁画绘于明成化年间,共12幅,每幅画面高3米,宽2.3~2.5米,为佛祖弟子“十二圆觉菩萨像”、护法诸神和供养人等。画像皆头戴宝冠,后有光环,衣饰华丽,满缀缨络,"趺于莲花座上,手执莲花或如意、玉杵、经书、柳枝等。或头挽高髻,前胸裸露;或唇润脸丰,姿态柔美或肩搭披巾,飞舞轻盈或长须飘拂,端庄稳重。整个彩绘,画法线条流畅,柔和细腻,人物造型生动,情态各异。佛像以上绘有楼台亭阁。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龙居寺中殿壁画笔法灵巧、造型生动、构图严谨,显示出较高的明代民间绘画技艺,为研究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的提供重要参考。

保护措施

1956年8月16日,龙居寺中殿及壁画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文告,将中殿及壁画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为1.35万平方米。
2013年3月5日,龙居寺中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