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山
广州白云山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其山体相当宽阔,由30多座山峰组成,为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面积21.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高382米。其是较为有名的踏青胜地,在摩星岭主峰登高可俯瞰全市,遥望珠江。峰峦叠嶂,溪涧纵横,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广州白云山为九连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属岭南丘陵地形,地势中间高,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摩星岭海拔382米。白云山沟谷纵横,坡度陡峭,相对深度多在100米左右。
气候条件
广州白云山地处中国南方,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动物资源
广州白云山有野鸡、兔子、鱼、虾、老虎、鸟等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
广州白云山植被种类相当丰富,拥有植物876种,其中有5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鹅掌揪、土治香、降香黄檀、油杉、大叶竹柏等。野生的657种植物中,许多种类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如用材树种86种,药用植物343种,野生观赏植物97种。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广州白云山有浓厚的文化沉淀,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黄婆洞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遗址。秦末高士郑安期隐居在白云山采药济世,并在这“成仙而去”。
晋代人葛洪曾在白云山炼丹,著有《抱朴子》这部道家名作。
南梁时景泰禅师来此建寺,是白云山最早的寺庙,还留下“景泰僧归”一景,是羊城旧八景之一。
唐宋以后,陆续有杜审言、李群玉、苏轼、韩愈等文人登山吟诗,他们的诗文寓情于物,成为岭南宝贵的历史精神财富。
明清的羊城八景中,白云山占其三:“蒲涧濂泉、景泰僧归、白云晚望”。清末时有白云寺、双溪寺、能仁寺、弥勒寺等古寺及白山仙馆、明珠、百花冢等名胜古迹。
中国近现代革命的抗法、甲午战争等人物也曾在此留下足迹。
1938年10月,日军侵入,广州沦陷,白云山的文物古迹与山岗树木,全遭破坏。
到解放时,广州白云山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断壁残垣。
主要景点
麓湖公园
麓湖公园是广州白云山南端的第一个游览区。其建于1958年,麓边有湖、曲桥、亭廊、寺庙古刹,故名“麓湖公园”。其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是广州市内最大的开放式、多功能公园。
云台花园
云台花园是一个高格调,以欣赏四季珍贵花木造景为主的全国最大的园林式花园。它坐落白云山三台岭内,占地12万平方米,是以世界著名花园——加拿大的布查特花园为蓝本,由广州园林建筑设计院设计,于1993年筹建,1995年9月28日建成开放。花园内有新颖雅致的景点14处。
鸣春谷
鸣春谷游览区内有蒲谷、能仁寺、毛利人运动文化村、天南第一峰、白云晚望、白云晓望、鸣春谷、滴水岩、翠微古道等景点,由于景点集中,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客流量最大的一个游览区。
摩星岭
摩星岭原名碧云峰,位于苏家祠与龙虎岗之间,是白云山最高峰,海拔382米,是白云山三十多座山峰之首,从栖霞岭可达摩星岭门楼。宋、明以前,没有“摩星岭”之名,只有第一山之称,康熙修《广东志》绘白云山图在卷首称此山峰为“摩星岭”,名曰“天南第一峰”,从此得名“摩星岭”。
明珠楼
明珠楼游览区位于白云山西北部,占地约8平方公里,西至白云山西门,东至荡胸亭,南至休闲带,北至梅花园一带。全区草坪面积10万平方米,乔灌木62万棵,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景区内主要景点有白云松涛、松涛别院、桃花涧、梅花谷、明珠楼、水月阁、黄婆洞休闲茶廊、回归林等。
荷依岭
荷依岭游览区又名云溪生态公园,是广州市最大的免费开放式公园。公园建成于2001年9月,于10月1日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其由果香园、叠水园、观荷园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8公顷,其中绿化面积多达25.8公顷,占了总面积的92%,充分体现了公园“绿色、生态、环保”的主题。
雕塑公园
雕塑公园坐落在白云山飞鹅岭西侧,占地面积为46万平方米,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为隆重庆祝广州建城2210年建造的一个主题公园。公园是按照雕塑与园林、观赏与教育、艺术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而进行规划建设。
广州雕塑公园是广州市唯一以雕塑为主题的公园,主要作品有:华夏柱、雕塑大广场、古城辉煌、抗非典纪念标志、南州风采、平衡小广场、雕塑展览馆、广州风情街、森林浴、云溪、山石溪涧、大草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