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情书全集
1932年秋,朱生豪在之江大学与宋清如相识,两人志趣相投,相知相许。1933年,朱生豪毕业后,两人两地分隔,开始近十年的苦恋之旅,以书信交流情感,倾诉相思。朱生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唯有在给宋清如的信中,笔下生花,滔滔不绝,俏皮、苦恼、纠结、幽默等跃然纸上,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在信中,朱生豪无话不谈,聊理想、谈人生、诉爱情、倾泄喜怒哀乐,读书、品电影、交流诗作、切磋译事……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对宋清如无限的思念和爱慕。笔能生情,笔下闪烁着一颗火热的心。他的灵魂从笔端流出,装入信封,飞入她的心中。从1933年到1942年两人结婚,到1944年朱生豪去世,这些情书见证了传奇而悲壮的爱情。正是由于伟大的爱情和患难与共的知己,才成就了一代译莎巨匠。
本书手稿经朱生豪后人朱尚刚先生整理并授权。全书共收录朱生豪情书308封,全面展示了朱生豪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是...
1932年秋,朱生豪在之江大学与宋清如相识,两人志趣相投,相知相许。1933年,朱生豪毕业后,两人两地分隔,开始近十年的苦恋之旅,以书信交流情感,倾诉相思。朱生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唯有在给宋清如的信中,笔下生花,滔滔不绝,俏皮、苦恼、纠结、幽默等跃然纸上,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在信中,朱生豪无话不谈,聊理想、谈人生、诉爱情、倾泄喜怒哀乐,读书、品电影、交流诗作、切磋译事……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对宋清如无限的思念和爱慕。笔能生情,笔下闪烁着一颗火热的心。他的灵魂从笔端流出,装入信封,飞入她的心中。从1933年到1942年两人结婚,到1944年朱生豪去世,这些情书见证了传奇而悲壮的爱情。正是由于伟大的爱情和患难与共的知己,才成就了一代译莎巨匠。
本书手稿经朱生豪后人朱尚刚先生整理并授权。全书共收录朱生豪情书308封,全面展示了朱生豪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是迄今遗留的保存最完整的朱生豪情书手稿。
朱生豪(1912~1944),浙江嘉兴人,诗人、翻译家。父母早丧,中学时即显示出卓越的中英文才华。1929年就读于之江大学,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认识了宋清如,两人因志趣相投,相知相许。1933年毕业后,与宋清如开始了近十年的通信和苦恋。1936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因战乱而历经磨难。1942年结婚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译莎事业,终于1944年末因贫病交迫,撒手人寰。朱生豪和宋清如的伟大爱情促成他们替中国近百年来翻译界完成了一件最艰巨的工程。
宋清如(1911~1997),江苏常熟(今属张家港)人。1932年进之江大学,1933年起即常在《现代》等多种文学刊物发表诗作,被誉为有“不下于冰心女士之才能”的女诗人。因为对于诗歌的共同爱好和朱生豪结为伴侣,并携手进入莎士比亚的世界,对朱生豪的译莎事业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
朱生豪(1912~1944),浙江嘉兴人,诗人、翻译家。父母早丧,中学时即显示出卓越的中英文才华。1929年就读于之江大学,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认识了宋清如,两人因志趣相投,相知相许。1933年毕业后,与宋清如开始了近十年的通信和苦恋。1936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因战乱而历经磨难。1942年结婚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译莎事业,终于1944年末因贫病交迫,撒手人寰。朱生豪和宋清如的伟大爱情促成他们替中国近百年来翻译界完成了一件最艰巨的工程。
宋清如(1911~1997),江苏常熟(今属张家港)人。1932年进之江大学,1933年起即常在《现代》等多种文学刊物发表诗作,被誉为有“不下于冰心女士之才能”的女诗人。因为对于诗歌的共同爱好和朱生豪结为伴侣,并携手进入莎士比亚的世界,对朱生豪的译莎事业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