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街乡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2:40

地名由来:小新街乡因明初当地无人居住,清乾隆年间(1736—1798年)开始赶集,附近有逢春岭街、诰封碑街等,而当地街子较小,故称小新街。

小新街乡位于元阳县东部,距元阳县城南沙84公里,东与逢春岭乡相邻,南靠金平县营盘乡,西与上新城乡接壤,北与个旧市蔓耗镇隔红河相望。地处东经102°57’16"至103°57’16″,北纬22°57′16"至23°08’00"之间,国土面积148.6平方公里。 全乡辖者台、小新街、嘎妈、大拉卡、都鲁保、绿山、石岩寨、新鲁沙、克甲9个村委会、81个村民小组、9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全乡有耕地面积19595亩,其中水田10600亩。旱地8995亩;土地详查面积175599.75亩。2002年全乡总人口 22728人,其中农业人口22378人,古总人口占88.8%。居住着哈尼、彝、汉、苗、瑶、傣等六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6636人,占总人口的73.2%,其中哈尼族10813人,占总人口的47.5%,彝族3818人,占总人口的16.8%,苗族1492人,占总人口的6.57%,瑶族395人,占总人口的1.74%,傣族116人,占,总人口的0.51%。地势南高北低,南宽北窄,呈扇形状,最高海拔为2781米(香樟坪),最低海拔为170米,相对高差达2611米;年均气温重6.2℃;年降雨量在1500至2300毫米之间,年日照时间为1400—1700小时。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解放前,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解放后,特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乡各级干部群众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积极投身到建设家园的辉煌事业中,使小新街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082万元,粮食总产达8342.7吨,人均纯收入638元,农民人均有粮336千克;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9.9万元。积极推进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全乡的农业有了长促发展。 2002年实现粮食总产8342.7吨,是1984年4527.6吨的1.8倍。甘蔗、畜牧业、.草果等成为人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小新街乡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到2002年,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所有制形式正向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特色产业是:板兰根、草果、印楝、生猪。全乡社会事业逢勃发展,到2002年,建有中小学校点21个,在校生3046人,入学率99.18%,巩固率为98.52%..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间(1368至1398年),属临安府纳更土巡检。

清雍古元年(1723年后),属稿吾土把总辖地。

民国二年(1913年),属个旧外西区。

民国八年(1919年),划入蒙自县,分属第九区和第十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分属纳更镇和稿吾镇。

1950年,划入新民县,分属纳更和稿吾区。

1951年,分属元阳县纳更镇、稿吾镇。

1956年,分属逢春岭区和新城区。

1970年,从新城区、逢春岭区划出5乡成立小新街公社。

1984年4月,小新街公社改为小新街区。

1988年1月,由小新街区改为小新街乡。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