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回应被美国制裁后影响:公益捐赠曾被截...

共 186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8-24 11:50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文来源:整理自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人民网、百度百科、观察者网


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科院院士丁仲礼接受总台专访。访谈中,他回应了自己曾被美方列入制裁名单一事,还冲上了微博热搜。

 

被美国制裁

丁仲礼:没什么影响,反正我也不去


丁仲礼院士表示,被美方列入制裁名单并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影响:


“我反正也不去美国,很多年没去了,也没有什么美元账户。”


不过,丁仲礼还提到,作为国际科学组织——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自己曾向该组织捐过一笔钱,但这笔公益捐赠被美方截住。


网友:大离谱


去年12月初,美国粗暴地插手香港事务,悍然制裁14名中国官员,其中就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前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

  


丁仲礼是全球杰出的地质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第四纪地质学、古土壤学、古全球变化三个方面。

在科研领域,丁仲礼提出过很多超前的想法。包括中国科研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对当代年轻研究生的看法。



要建立与时俱进的科研评价体系

丁仲礼:我们经常讲的科学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各单位自己定的,我国并没有统一的科学评价体系,有的叫计工分、有的叫业绩点,
根据工分给你算出来三六九等,把你的工资收入也同三六九等挂钩了。这种评价在我们国家科学研究很落后的时候还是有用的,但是要让科研项目真正去领跑世界,这一套体系肯定是不能再有了。

丁仲礼认为,科研工作者内部要达成共识,即形成科学共同体,科研人员本身的理解、眼光、追求等这些内因才是建立新体系的根本,要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把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从0到1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才是真正能得到赞美的。“目前,我国的科研水平进入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少量学科领域实现长期领跑的时代,新时代下,就更需要调整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同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体系。”


中国用20年过渡到科技领跑阶段

丁仲礼:我们这20年,国家的科技发展是非常快的,如果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可能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这么快的发展;如果说看数字的话,我们现在的文章、论文、专利等等,数量都已经做上去了。但是冷静地、理性地来看这个问题,我们是把这个体系建起来了,这个量的扩张已经有了,接下来要经历一个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的过程。



“如果有不少年轻人热爱科学研究,能投身于科学研究的话,根据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市场对科技的需求是很大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我觉得再有20年,我们可能会有相当多的领域在国际上从并跑走到领跑。”丁仲礼说道。


科研经费应向一线倾斜、向年轻科研人员倾斜

丁仲礼:科研经费向人看齐这个问题,其实是一线科学家工资高与低的问题,提高一线科学家的收入这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这么来呼吁。

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全社会的研发经费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但和数据相对的则是不少一线科研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并不高。丁仲礼说:
“跟国际上相比,我国研究生、博士后的收入较低,应该让他们多参与科学研究工作,成为主力。今后,要建立一种机制,让科研经费更多地投入到一线年轻人身上,让向人看齐的概念得以实现,改变科研经费向物看齐的现状。”

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远远没有满足

丁仲礼:美国几十年前布局信息产业,大量的人才留美读研究生;后来美国做生物医药产业,又有大量的中国毕业生去美国继续读研,做生物医学大健康;现在美国又在大量招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他的人才永远是不缺的,这样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让真正的人才沉淀下来,你才能站在竞争的制高点上。
而我们国家没有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生名额也是分配的,我们很多领域对于研究生的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丁仲礼认为,社会往前发展,更多经济竞争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这对我们人才的需求非常之大,只有让有才华、有前途的年轻人接受更为专业性的教育,多给予其支持和自主权,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


丁仲礼简介

丁仲礼,1957年1月生,浙江省嵊州市人,民盟成员,1988年博士毕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
2005年,48岁的时候就评上了中科院地学部院士,2014年当上了中科院的校长。


欢迎关注我们,了解学术圈的大小事


点个在看 paper不断!

浏览 3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