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镇
地名由来:因古为潼川府治而得名。
2022年4月,潼川镇被确定为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五社联动”机制创新试点)。
2005年10月,潼川镇上榜第一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潼川镇地处三台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北距本省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城市绵阳58公里,西离省会成都153公里,东距重庆300公里,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是历代州、路、府、县治所,是川西北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自古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美誉,全镇辖5个办事处,3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蔬菜农场,总人口13.9万,财政收入20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亿元,属四川省特大镇之一,列绵阳市近郊型综合经济实力前三强,四川省前百强。
潼川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绵阳机场近在咫尺,绵三、三射、三中等高级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涪凯二江绕镇而行,水利水能资源丰富,自来水、电力供应充足,价格便宜;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网通、铁通、小灵通、大灵通、广电、ADSL专线上网等业务全面开通,商贸、物流、科技等服务尽善尽美;毗邻西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镇内更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多层次、多门类的教育体系,为潼川建设提供着质高量足的技术人才和劳动大军。
今天,潼川镇正坚定不移地实施着“工业5亿”工程,走工业富镇、产业强镇之路。镇上围绕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依托天府肉鹅、凤阁生猪、柳林韭葱、广化鲜奶、橙园香菜等为代表的五大优质农产品,探索近郊型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做大做强佳联印染、鑫星织造、蒙托矿业、蜀龙泵业、水泥制造、凯慕家具等七大产业,建设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强镇。
我们认为,潼川必须以大市场促大开放,以大开放促大发展,潼川的一切工作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向经济工作又必须以发展工业为中心,我们要把方便送给企业,把困难留给政府,努力把潼川建设成为西部的投资洼地,我们坚定地认为,为投资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对投资者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
适百年难遇之缘,值千载难逢之际,潼川人将把握改革开放之天时,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之地利,顺应万民建设新潼川之人和,突出发展主题,抓好农业产业化,优势产业培植,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工程,着力推动镇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扩张型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潼川建设环境优美、经济活跃、富裕文明的特色经济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潼川的发展前景孕育着无限的商机。您的到来,是我们的心愿,更是您的机遇,来吧,朋友,投资潼川,收益无限!.
潼川古城墙
走进三台潼川镇下南街,一路上都是老式的民居,各色古旧门店尽显古朴之风。老远,潼川古城墙南门城楼就进入视线。作为三台县文化遗产(文物)灾后重建项目,经过灾后重建维修的三台古城墙和南门城楼恢复了
琴泉寺
琴泉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北泉路左侧的长平山腰。始建于北周(公无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经隋,于唐初更名慧义寺,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已称琴泉寺。从唐初起琴泉寺就
历史沿革:
东汉属郪县平阳乡。
南朝设北伍城县。
历为州、郡、府、路、县治所。
清,为潼川府、三台县治。
民国名城厢镇,为三台县治。
1950年,设一伍驻城厢镇(改为城关镇),后增长坪、广化、云鼎、东山等乡。
1952年8月,城关镇增设为第一伍。
1953年,撤4街公所。
1955年10月,改为城关区。
1956年3月,城关伍改城关镇(区级)。
1981年6月,改为潼川镇。
1992年9月,琴泉区并入。
1997年10月,北坝、东塔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