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十年,张小龙的执着:“连接”和“简单”

晓程序观察

共 6295字,需浏览 13分钟

 · 2021-01-20

阅读时间:8m

最懂

小程序生态商业

的自媒体


等待张小龙今晚十年总结的人,恐怕不计其数。而今晚他的分享,对于这些等待的人而言,应该是心满意足了。


和去年仅通过一段15分钟的录像“穿越”到现场分享内容相比,今夜分享了近2小时、中途多次停下喝水的张小龙,诚意都快透过直播溢出屏幕了。


在这2小时,超万字的分享中,张小龙把一半篇幅都给了视频号,这个从去年开始不断加速迭代的产品可以说是去年全年微信生态内最吸人眼球的产品,外界对其一切的质疑和想象,都在这次的分享中,被张小龙耐心而细致地一一讲解。


除了视频号和直播,张小龙还预告了接下来微信还将进行的一系列升级,他将这些新功能浪漫地归结于“源于异想天开的想象”。在听完他的分享后,产业新经济(yinghoo-tech)将这些升级总结为几个元素:行为化的强情绪表达表情、现在进行式的状态归纳、可以看见的听歌场景、未完成任务的集合入口。


不同于以往,张小龙今晚的这些分享,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承上启下,上承微信过去十年的探索和成长,下启未来十年微信的使命和方向。


以下是产业新经济(yinghoo-tech)整理的张小龙演讲原文:



有很多人很关注公开课,今年正好是微信的十年。时间过的非常快,十年以前,我的想法特别简单,我自己也不怎么用QQ,需要有一个沟通工具,我想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需求,其实做微信了出发点很简单,没有人想到十年后的微信是这个样子。现在回头看,感觉自己特别幸福,我是被上帝选中的那个人。


先来看一组数据:每天有3.3亿的人进入微信、1.2亿人发朋友圈、视频内容每天有1亿条,3.6亿用户使用公众号,微信现在变成了一个生活方式,当时微信的SOLGAN,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当时看挺虚的,现在成真了。


在这里感谢平台里的每一位创作者,没有他们的创作我们的生态不会那么有活力。


1

关于视频号的“一切”


大概在17年的时候,我和公众平台团队在聊,现在的公众只适合写长文章,但写长文章的人是少数,当时我们想了一个名字叫“非朋友圈“,里面只能发短文、照片、视频。有一次我和PONY还聊到这个项目,他也非常认可。最后这个就不了了之了,因为这是一个大的体系转换。


现在我们发现,视频化的表达已经成为用户的习惯,最近5年,每天视频发布的数量上升了33倍,朋友圈上升了10倍。我们不知道到底是用文字还是视频来表达文明的记录,但现在看,时代确实朝视频方向发展,所以我们用了几十个人做视频化。


1、视频号id:视频号将成为你真正的官网


视频号一个简单的定位,人人都能创作的平台。


这涉及到一个关于ID的问题。微信的价值在于ID和身份,比如微信支付。但是这个ID是基于社交和通信领域的,是私密的,所以我们用微信点评一篇文章,别人没法联系到你。


如果要做视频号,要重新做一套身份体系,这是非常难的。我在内部分享是,视频是其次,重要的是号。有了号才有公开发声的身份。号的意义在这里会更大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直播为什么这么快,但以前不管怎么样做,我们没法突破身份,也是私密的直播,直到视频号的出现。


当时我们做的另一个方案是,每个人进入视频号,进来发视频,然后出去,但其实走不通,社交ID是基于社交的形势,其实可以看到,视频号是无数次的迭代的结果。


ID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针对机构的。PC时代最大的ID是官网,我们做公号和小程序是,就是机构的官网,当我们做视频号时,视频号又是企业的官网,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其实视频号能承担机构的服务内容,将来视频号会挂很多东西,小程序,公号,优惠券、直播等等。


现在我们是希望广告下面,链接的是视频号的二维码,我们在第一个阶段,搭建了一个简单的ID体系,它和公号一样,但门槛低很多。


2、视频号推荐:从算法到社交推荐


我们在改变推荐算法,我们现在有三个团队在做推荐算法的最优解,有人说,我们在技术领导是不是不够强,我们有搜一搜,还有团队做语音,我们把搜索算法的人从大团队的人抽出来,建立小团队进行闭环运作。


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朋友赞出来的内容,和那些机器推荐的内容,朋友推荐的更好看,所以我们也想到把机器推荐放弃了,这就是视频号做社交推荐的理由。


基于朋友点赞的功能,数据很好,留存很高。


跑出来的数据有点吃惊,我们的习惯是,这只能认证这个想法是对,现在看到推荐总量是朋友点赞的二分之一,但因为我们的内容不够,机器推荐出来的触达没有那么多。


在座很多人对新的产品形态挺感兴趣的,微信正在尝试各式各样的产品形态,我刚说到这里,机器推荐内容推荐量越来越大和用完即走是两回事,我们不会以用户时长为KPI,因为我们更关注帮助用户完成什么任务。


3、什么是视频?什么是视频号?


刚说到这里,说了一个最关键点,微信里的社交点。让视频留存下来,接下来用机器会让更多人接触到。


在中间我们也遇到一个问题,什么是视频,其实视频文件会是消失的,从Windows到苹果系统,会发现Windows的文件管理器去哪里了,对视频也是这样,我们常说的视频是视频文件,但文件没法关联到其它方面,有哪些人能看到?创作者是谁?所以我们现在是视频文件,未来的视频不是文件的方式,而是结构化的数据,存在于云端的,这样很容易就分享出去。


这也让我们反思,在朋友圈鼓励用户上传视频,现在其实是落后了,把视频号内容分享到朋友圈里,分享的式样是链接还是视频?视频号的内容是网页还是视频文件?我的答案是云端化的视频才是视频,视频文件是裸数据。


大家可以想象,公号是文章的载体,文章存在的价值在于被分享时有人看到,如果没有公号的载体,我们只能传文件出去,其实是很费劲的。如果大家理解公号文章的价值,就能理解视频号视频的价值。


刚才说视频号更多的意义是视频内容的载体,载体的含义还体现在,我们自己不做内容,也不会去买内容。我们不关注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只做内容的承载和传递。


4、短视频和长视频的定义


下一个问题是,视频号里长视频。视频的长短都是人为区分出来的。视频号最早的定义是短内容,但很多人是有超过一分钟的诉求。


我们当时定义长短视频应该有一个区分,最后我们觉得不能做区别,都是视频,只不过场景不一样,如果是长视频,头一分钟也能拿出来分享和迅速刷的。


到后来视频号下面挂长视频的入口取消了,现在数据内容沉淀下来会很有意义。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沉淀长视频内容,未来微信像视频图书馆一样,成为一个视频的知识库,未来通过推荐和搜索的方式挖掘出来。


我们的目标是人人都可以很容易用视频来表达,但其实我们知道,让一个普通人去发表内容是很难的,我们做了一个小举措,让视频号的内容可以关联到微信的名片里面,这是出乎我们意料,很多用户已经关联的。但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趋势,很多人愿意用视频号的方式表达自己。


5、为什么视频不用全屏展示?


很多人认为微信做事很保守,不是保守是很多东西不对,举个例子,我们把视频号挂在名片上,我们内部讨论过,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有二亿人。为什么不放照片精选放在朋友圈,如果我们做了,你可能这些内容就不会换了,这就是死的数据,对于用户来说没有意思,但关联到视频号,内容就是活的它是可变化的。


对于朋友点赞里也会做灰度的实验,关于信息列表的展现形式,很多项内容怎么展现出来?所谓的瀑布流,信息流,就是一页里面放几条内容,如果非要总结规律的话:一屏里面的内容条数,和用户感兴趣的命中率成反比。比如十条里感兴趣的内容越多,越要放少,如果每条都感兴趣那就全屏化。


这里拿朋友圈举例子,如果朋友圈是全屏的话,那他就死掉了,因为朋友圈感兴趣的比例不是很高,所以它不适合一屏里面放很少的内容,因为命中率不够高。


为什么不提高朋友圈的命中率但大家看,朋友圈不是看内容好坏来选择的,而是和朋友熟不熟有关系的,这是朋友圈不会做全屏的原因。


关注也是这样,关注的越多,命中率越少。公号改版的时候,把文件夹的方式改成一屏里的把条数变少,当时我们看到,公号改版关注量少的人,阅读量上升了,因为命中率更好,所以在订阅号加了常读,其实是帮用户提高命中率。


视频号的上半年,平台内容的丰富度不够,所以命中度低,所以微博的方式很好,如果那个时候上全屏会不太好,下半年我们的视频多了,可以做全屏的显示。


这里说一个数据,把关注灰度到全屏,关注的量就下降了,因为关注是要挑感兴趣的,不是一个一个内容看过去,推荐的量上升了,全屏带来了轻微的选择困难。


我们在公众号里在给关注的号的内容做排序,以及在视频号里,也会通过算法对关注的内容做排序,也是为了提高命中率。特别是全屏之后,因为用户的选择余地是零了,更需要算法来做排序。


6、为什么在短内容的前提下选择直播?


我们观察整个互联网史,内容形态一直在做演变,最早的时候,写东西需要学习语言,后来有了博客和微博,现在到图片和视频。这个趋势越来越碎片化,离普通人更近,我也一直在想还有什么形态,比短视频更能被生产和消费。我觉得直播是有机会的,在内容演变里,进入了大众更能接受的程度。可能大家觉得直播困难,因为你没亲自做过,短视频需要做精美的内容,直播是不用做精美的内容的。


未来直播,是很多人的一种个人表达的方式。


我们想过,微信名片太死板了,让他活跃起来,有可能是点开,名片是活的,比如头像带一个眼镜,用户就能通过博主的眼睛看世界。


前段时间有流星雨的直播,超过100万了,我们没有做任何推荐,完全是社交推荐转发。这是微信里社交推荐的能量所在。我们在直播间入口,还是会上机器推荐。附近的直播和人,我们把他调一下,直播的附近和直播的人。


直播不光可以挂小商店,还可以挂很多第三方的链接和小程序。直播和春节有没有关联性?大家习惯春节在群里抢红包,但是传统拜年不是这样的,但是直播可能有一个新的拜年方式。


今天下午还有人提醒我,他们关心平台给流量的扶持,如果公众号的创作者,应该知道平台不太会给什么流量的扶持,平台会用另外一个角度支持这个,前面讲过,我们希望做一个内容的载体,成为机构的官网,微信里面集合了很多产品没有办法尝试,比如关注、推荐、朋友关注、朋友转发,不用担心自己的内容在这里不会被看到。


我们当时也找了明星,明星说没有签约费不来,我说不来就不来,我们是不会买内容的,不是为了省钱,如果不花钱,创作者进来,才说明我们真的建立了一个可以运转的生态。在微信的历史上,系统和规则做的好的话,比运营的效果高很多。比如微信支付的覆盖面很多,但微信支付的人并不多。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放在视频号上也一样适用。


2

那些“异想天开”的idea:

微信的新功能


实验性的产品,社交化的产品很难预料,必须要用户一起参与互动,我们也会关注效果并完善他,顺利的话,就会体验到这些好玩的小功能:


1、表情:行动化的强情绪表情。表情是表达方式一个基本元素,这让我想起拍一拍,虽然很多人不喜欢,仍然有1.2亿人设置了拍一拍的尾巴,这是一种表达方式,是线上的行为动作。未来人们生活在线下的话,可能会怀念古老的沟通方式。微信的表情好久没有升级了,好在用户给我们贡献了自定义表情。我发现,人们表达出来情绪越来越强烈了,比如扔一个炸弹出来,让屏幕裂开,作一个动画很简单,怎么把他放在表情,放在产品里,变成产品功能,我们找到了这个方式,新版本包含这样表情的能力。


2、状态:现在进行式的行为归属 现在打开微信名片,没有什么东西了,但事实上,未来的一个名片是活的,比如现在坐在这里开会,这是你的状态,如果没有隐私的问题,并不介意大家看到的话。这是引入状态来做到的,之前用过视频状态,但视频来表达很难,视频通道不算成功,每天只有100多万的人发视频动态。所以状态应该是随便说一句话,随便写几个字来表达状态。如果在某种状态时,还希望看到与你有一个状态的人,这都可以被状态所涵盖进去,状态也能找到同类。


3、听歌:这是看见一首歌的表达方式。自从有了网络,很多人听歌少了,在任何其实时候,宁愿去看视频,微信是一个包含信息种类多的东西,但我不满意的是,在微信里听歌的体验不好。比如很多音乐播放器中听歌就是一个电唱机在那里转,为什么要看大多数都不认识的人在那里转,在听歌我们看到什么,有的人说不要看,听就行,我是希望听歌时看到一些东西。我们之所以在开车时听,因为开车会看到很多东西。如果把听歌画面连在一起的话,把听歌的体验做了视觉话的体现。但这个很难,目前通过别的产品的方式,有一些热心的用户,把某一首歌变成一个MV分享给更多的人可以看到。


4、浮窗:浮窗我不太喜欢,像个狗皮膏,新版本是比这个优雅十倍的产品。


5、未完成任何:不知道从哪里点这个直播,退出来后,找不到了,这样类似的场景还有文章,我们下拉微信,有最近看过的直播、视频、文章,在这里可以很快找回。


6、输入法:微信是不是暴露了数据,刚聊完就推荐类似的东西。事实上我们不保存聊天记录,只在云端暂存最近三天的聊天记录。如果我们分析的话,会给公司带来广告收入,但是我们没有分析。但是为什么在微信有广告推荐,因为你的信息经过很多地方,比如输入法,微信是有条件做输入法的。输入法是人与人交流的第一个口,这里面发展会越来越智能。   


有人说微信今年速度很快,一点都不微信了。这是误解,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话,其徐如林、其疾如风,微信前两年确实速度很快,后面时快时慢,但慢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视频号的速度是微信应该有的速度,所以明年我们还是这么快,大家不要吃惊。


微信十年,每个人都有各自体会,我只从产品的角度来考虑,十年我们做了什么?做了这么多,要归结为很简单的一两个词,应该是两个词:连接和简单。


连接很美,世界是万事万物连接而来的,微信做好连接可以产生非常丰富的结果,最早我们连接人,然后是连接人和内容,后来连接人和服务,我们做底层的连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做去中心化。


简单,美观、优雅、合理,很多次归根究底就是简单。简单很美,很多东西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无论是物品还是方法,都可能最简单是最好的,但要从一千种里找到最好的那个,是很难的。我曾经在饭否写过这种吐槽,一个产品加多少功能才会成为垃圾产品?如果我当时做了微信,绝对不会写这句话。现在要说,一个产品加多少功能还不能成为垃圾产品。微信这十年功能很多,但这些功能是在用户需要、使用的时候才出现。简单的才是最好的,这是一个特别高的目标。会有用户认同,简单背后的美感。


希望微信一直保持自己的风格,一个小而美的产品,有自己的灵魂、审美、创意、观念,而不是数字目标奴隶。只要能保持这样,我才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这是我对微信十年最后的总结。


「产业新经济」创始人谢晓萍老师推出视频号啦!谢老师会亲自出镜哦,来给大家分享视频号、小程序、微信生态,以及产业互联网相关的独特观点,一分钟带你看透商业本质,千万不要错过~

另外「产业新经济」的视频号也开通啦,我们会用视频的形式与大家聊聊小程序、谈谈互联网。账号与公众号同名,欢迎大家关注哦~


End

喜欢我们,就点击“在看”!


好文回顾


一场为爱尖叫晚会透露三个“风向标”

请查收!史上最全微信第三方外部链接违规案例解读来了!

美团月付因一块五冲上热搜,一文详解它隐藏的五大“套路”

好书推荐:

《微信力量》、《微信思维》是微信团队联合萤火科技推出的两本书,通过采访数十个企业商业案例,共同描绘了一幅微信生态的全景图,是了解微信生态的最佳读物。

“在看”我吗?

浏览 2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