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垇乡

联合创作 · 2023-08-13 07:20

地名由来:当时用身上穿的黄棉袄(即官服)换得现老街背地址立基,建村后取名“黄袄”,后因此地多山垇,加上字音相同,遂改称“黄垇”。

2022年3月,江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黄垇乡为2021年度江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黄坳乡位于井冈山市南面,东靠遂川县五斗江乡,南临下七乡,西接长坪乡,北邻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属朱砂林场。“历史红,山林好”,辖区内有5个行政村,1个林场,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39人,其中:农业人口6455人,均为客家人。乡人民政府驻黄坳村罗团小组,距市政府所在地53公里。全乡总面积99.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耕地面积371公顷,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黄坳乡属热亚带气候,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达266天。平均气温17.5摄氏度,一月份平均气温6.1摄氏度,七月份平均气温28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740.9毫米。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即由此向南逐步倾斜)除洪石、黄坳两村地势比较平坦外,整个乡仍属山区和半山区,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小溪洞河、硃砂河在黄坳乡汇合为蜀水河流入遂川五斗江境内。山区资源丰富,主要盛产杉木、毛竹等用材林;有樟、楠、梓、柏、红豆杉等珍稀树种。同时出产大量厚朴、金银花、山七、黄莲、白术、杜仲等中药材。地下藏有钨、金、硅、粉石英和大理石等矿产资源。特色产品主要有井冈碧玉茶、井冈玉茗茶、井冈箬叶和井冈霉豆腐等。

黄坳乡是典型的农业乡,山林资源及水资源较为丰富,目前有小型电站6座,其中福溪村3座、光裕村2座、黄坳村1座,年发电量1970万度。农作物主要有杂交水稻、油菜等,还盛产茶叶、生姜、香菇、木耳、花椒子、山苍子、笋、金桔等土特产品。农业产业以茶叶、花叶、花卉苗木、箬叶为主,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4个,科技示范服务基地12个,农田保护区5个,其中箬叶产业一项,已成为江西省最大的箬叶集散地,每年箬叶交易额达500万元以上,箬叶生产农户户均收入可达5000多元,享有“箬叶之乡”美称。

黄坳乡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井遂公路横穿而过,全乡乡、村级公路全长50公里,其中村道36条,遍布全乡各村,早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光缆通讯、国际互联网广泛应用,信息网络畅通无阻。墟镇建设较好,水电气设施齐全,街道路面硬化达1.3公里,新建农贸市场2个,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个体工商户78家,兴建自来水厂1个。

黄坳乡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毛泽东同志带领工农红军在此开展革命斗争,打土豪、分田地,筑粮仓,黄坳人民勇往直前,并肩作战,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为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保存完好的既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物质转运站、硃砂冲哨口、红军烈士墓、圆墩岭战斗等旧居旧址,又有古建筑雁塔桥、十里杜鹃长廊、原始次森林等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可谓红绿交相辉映。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开展,全乡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全乡现有初中1所,小学4所,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所、卫生室15所,教育、卫生网络实现全覆盖。文化事业除现有文化站、电影院、放映队、广播站外,还新建篮球场8个,“农家书屋”2个,“万村书库工程”图书室2个,彩电、DVD、远程教育设备实现了行政村普及。

近年来,黄坳乡党委、政府坚持“-”重要思想,以“十八大”为指针,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绿色经济强乡,争创一流乡镇”为目标,按照“农业稳乡、工业强乡、旅游活乡、商贸兴乡”经济发展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黄坳红军物资转运站旧址

红军物资转运站旧址位于茨坪南面的黄坳河畔上,这栋房屋原为西方传教士广招教徒而建,名“天主堂”。1928年春,中国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后,为保障革命军的物资给养,开始在此屋设立物资转运站,由

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黄垇乡为遂川县草林区黄垇乡、下七乡的部分地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遂川县堆前区管辖,下设三合乡、黄垇乡、高田乡。

1955年,撤三合、高田,并为黄垇乡,属于遂川县第五区管辖。

合作化时分为黄垇、洪石、高田、群立、先锋等初级农业社,后转为高级农业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黄垇人民公社”。

1969年,公社所属地域划为井冈山管理局管辖。

1973年,该地域又分为“黄垇”、“下七”2个公社,“黄垇公社”所管地域缩小。

1984年,撤社社乡,成立“黄垇乡”。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