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镇
地名由来:因驻地原西王集,现名西王街道,因其位于瓦山林场的西面,且建村时王姓居多,后有人在此开设集市,故得名西王镇。
西王镇位于全椒县西北部的丘陵山区,为南谯、定远、肥东、全椒四县区结合部,江淮分水岭南侧,四周环抱岱山湖旅游度假区,北纬32°07′—32°11′,东经117°52′—117°56′,东与周岗乡、复兴乡毗连,西和肥东县的广兴乡、古城镇为邻,北与南谯区章广镇接壤。距312国道大墅出口处18公里,至蚌芜高速陈集道口25公里,交通便利。
西王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产活动,并在1750年前后形成西王集,周边古文化遗址多处,有汤和墓、演法寺、茶叶寺、韩信练兵场等。
西王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5.3℃。年平均降雨量900㎜左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境内青山延绵、苍松成海,岱山湖碧波荡漾、水天一色,飞鸟点点,处处呈现出山青水秀的原生态风貌。
全镇总面积为87.6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1个居委会,82个村民组,2500户,12000人。其中:纳税耕地9395亩,林地8299亩,经果林2946亩,茶叶200亩,其它用地8000亩,水面12万亩(含岱山湖水面8000亩),总蓄水量455万立方米,集镇面积2.3平方公里,居民950户,常住人口2000人。
全镇现有中学一所,小学5所,幼儿园5所,教职工150人,在校学生1521人,全镇普九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两基”教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00年新建了中学和中心小学教学楼,教育教学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现有文化站1个,文化室5个,图书室5个,新华书店1个、影剧院1个,镇里每年组织一次春季农民体育运动会。96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民健身运动先进乡镇”称号,2000年报批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
全镇基本形成了农业实用技术、畜牧兽医技术和农业机械化三大技术推广体系,尤其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油菜育苗移栽技术、“五早”保护地栽培技术、小麦机条播技术、高床旱养瘦肉鸭技术等得到推广,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
集镇里有手机塔三座(中国移动塔两座和中国联通塔一座)、邮电大楼1 座、镇广播站1个,村广播室6个、光缆有线电视站1个。全镇装程控电话2600门,手机用户约2000户、有线电视用户1000多户。
尤其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走以农稳镇、以工富镇、以商活镇、以科技兴镇的发展路子,外树形象,内增信心,扎实苦干,顽强拼搏,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工业和建筑业、商贸旅游业”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了粮丰林茂,百业兴旺,社会稳定的新局面。
十一五的战鼓已擂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已迈开,新的起点预示着新希望,新目标赋予着新任务,新征程激励着新斗志,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千年古镇的明天会更好。
全椒县龙山风景区
春可看花;夏可观水;秋看竹林;冬季赏雪,常年平均气温在14~15.6摄氏度之间,无霜期221天。龙山寺(宝公庵)位于全椒县西35公里,龙山西麓,管坝境内,沿合宁高速公路大野道口两公里直达寺龙
龙山寺
龙山寺位于西王镇龙山村龙山山麓,时代为南北朝,类别为古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为滁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滁政秘[2017]122号。保护范围:寺四周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4
下汤墓群
下汤墓群位于西王镇汤店村西300米,时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面积为300平方米。为全椒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全政[2007]32号。保护范围:四周外沿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
西王古墓群
西王古墓群位于西王镇街道街东北至大谢沿公路两旁,时代为汉—宋,类别为古墓葬,面积为600000平方米。为全椒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革字第225号。保护范围:墓群四周外20米。建设控
历史沿革:
1948年5月,置西王乡;1958年秋,成立人民公社,为新华公社。
1962年设区划社,成立西王公社。
“文化大革命”期间,西王公社改名新华公社。
1981年复称西王公社。
1983年4月,体制改革,公社改乡,复称西王乡。
2000年更名西王镇。
2007年管坝乡、西王镇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西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