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碶街道
地名由来:此地有用石头建筑的碶,即行春碶,俗名石碶。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石碶街道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鄞州区石碶街道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浙江省宁波市的南郊,紧邻宁波市新汽车南站,辖区内有宁波国际机场、宁波轻纺城市场,沪杭甬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214省道、鄞县大道、鄞州大道、机场专用公路穿境而过,是宁波市重要的“形象窗口”。街道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9.3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3个居民会、1个渔业社。2005年底,全街道共有常住人口4.9万,外来流动人口5.8万。
随着改革地不断深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上级党委、0的正确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全力以赴,积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2005年,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7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33亿元,销售127亿元,利润17.8亿元,协议利用外资1.6亿美元,实际到位1.1亿美元,完成自营出口8.5亿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357元,综合经济实力考核连续八年名列鄞州区第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石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积极做好社会事业建设工作。石碶街道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创建文明村街道工作先进街道、浙江省社会治安先进街道、宁波市文明街道、宁波市卫生街道等,辖区内的宁波雅戈尔集团有限公司被中央文明委授予文明单位称号;浙江广博文具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石碶村等四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依托沿海开放城市宁波,石碶的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已成为中外客商普遍看好的投资热土。街道内配有八万门自动程控电话,拥有五点五万伏变电所一座,饮用水由宁波市自来水公司直供。街道内现有中学2所、小学10所、成人学校1所,幼儿园14所,教育质量名列鄞州区前茅。
文化、广电、卫生事业更加繁荣,其中街道文化站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吴剑鸣医院荣获"省文明卫生院"称号。石碶同时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名人辈出,并与台湾文化有着独特的亲缘。沈光文配合郑成功收复台湾,并在台湾设馆授徒,传授国学,有"台湾文化祖"之誉:张其昀实誉为台湾"博士之父",完善了台湾的教育体系,创办了政治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东吴大学等高等学府。
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投资政策,优良的配套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水平,使这块宝地理更具魅力。"石碶人"的宗旨是让投资者以同样的投资在石碶创造更丰厚的效益。
石碶这块黄金宝地,竭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明天!
星光沈氏宗祠(沈光文纪念馆)
沈氏宗祠(沈光文纪念馆)位于海曙区石碶街道星光村。1992年9月3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沈氏宗祠位居街中心,周围有保佑观,曲辕坊,瑞光楼,常乐寺等历史遗迹。宗祠黑墙青瓦,乌漆台门。大门
杨尚书第
杨尚书第位于海曙区石碶街道西杨村后岸自然村,以结构判断,为明代建筑,于民国时曾修缮。主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0.57平方米,合院式,南北中轴线依次:门屋、照壁、正厅、后堂。 门屋为单檐硬山
聚魁里石牌坊
聚魁里牌坊位于海曙区石碶街道西杨村风棚庙前,明代建筑。是一座二柱一间单檐歇山顶全石结构。通高4米,面宽3.45米。正脊设吻兽,双坡屋面筒瓦骑缝,檐前凿瓦挡滴水,四角挑檐平缓,柱头与横枋间饰斗
“七乡胜地”牌坊
“七乡胜地”牌坊位于海曙区石碶街道横涨村西北端,牌坊坐北朝南,为二柱单开间单檐歇山顶石筑。通面阔2.42米,高2.32米。根据现存牌坊的建筑结构及形制分析,系明代建筑。歇山顶翼角起翘平缓,正
历史沿革:
唐太和七年(833),王元暐在此地修建石碶,至南宋碶边形成聚落,始称石碶村。
宋属光同乡、桃源乡,元、明、清因之。
1946年9月设塘碶乡、栎社乡。
1950年5月,塘碶乡分设塘碶、塘西两乡,栎社乡分设栎社、横涨两乡。
1956年6月塘碶、栎社,横涨3乡合并为栎社乡,塘西乡并入建设乡。
1958年10月,栎社乡分为塘碶、栎社、横涨3个大队,原塘西乡改为塘西大队。
1959年2月塘碶、塘西合并为石碶管理区。
1961年6月,塘碶、塘西2个大队合为石碶公社,栎社、横涨2个大队合为栎社公社。
1983年6月,石碶公社改为石碶乡,恢复栎社乡。
1987年4月,石碶乡改为石碶镇。
1992年5月,栎社乡并入石碶镇。
2003年5月,撤石碶镇建石碶街道。
2016年10月,划归海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