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城墙

共 91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5-24 10:45

历史沿革

唐大历四年(769年),汀州刺史陈剑将州治从东坊口大丘头迁移至卧龙山之阳筑土城及城墙。
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刘均扩城修筑城墙。
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修汀州城墙。
明弘治十一年(1499年),建“广储门”和“丽春门”两门楼。
明崇祯九年(1635年),重修汀州城墙。
清顺治以后,经几次重修,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城墙大部分被拆毁。
2014年11月,长汀县人民政府重修的济川门建成。
2021年9月7日,福建省省文旅厅领导到长汀调研东城墙考察修复项目。

建筑格局

汀州城墙至明清时期,汀州城墙周长5000多米,基宽3丈,高1.8丈,城壕深1.5丈,设有12个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挂珠”的格局。保存完好的城墙近3000米,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
汀州城墙初设城门六处:东曰“济川”,西曰“秋成”,南曰“颁条”、“鄞江”,东南曰“通远”,东北曰“兴贤”。明朝重修,并将城墙包以砖石,封闭“颁条门”,“济川门”改为“丽春门”,“秋成门”改为“通津门”,“通远门”改为“镇南门”,“鄞江门”改为“广储门”,“兴贤门”改为“朝天门”。明弘治年间建“广储门”和“丽春门”两门楼。崇祯皇帝重修城墙,将城墙增高加厚,并筑“宝珠门”和“惠吉门”。清顺治以后,经几次重修,后来城墙大部分被拆毁。
汀州城墙

主要建筑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汀州城墙的建筑技艺和艺术价值,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才能。

文物保护

1996年,汀州城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保单位。
2013年3月5日,汀州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指引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