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

共 2137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09:51

历史沿革

1988年,经勘探,明确了遗址的方位。
1989年出土了唐代系缆固桥的铁牛。
1991年3月,对该遗址进行全面发掘,出土的遗物有铁人四个,铁山两座;铁墩四个,七星铁柱一组(七根),明代防护石堤约50米及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记事碑一通。
2013年在浦州故城内发现唐代文化层,摸清了发掘区域的地层堆积序列,出土了大量唐五代,宋金时期的遗物。

建筑格局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占地面积4.26平方千米。地表城墙整体保存较好,西城包砖城圈基本完整,地上遗存有四门瓷城、东北角台及鼓楼。并有城门、城墙、角台等附属设施,东城为夯土城。地上遗存有城墙,东北角台。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现存内外二城。外城为唐代蒲州城,周长约5700米;内城为明代蒲州城,周长约5400米,砖砌墙体及东、南、西、北4座城门均保存完好。

文物遗存

菌津度遗址发据现场
遗址发掘出土的南侧两尊铁牛,各置于长3.3米.宽2.1米、厚0.45米的.长方形铁板上,铁板下并有铁柱六根,直径0.4米,斜插入地3.6—3.8米。北侧两尊铁牛下无铁板。铁牛身长3.3米。高1.5米左右,重约50—70吨。铁牛旁各置一铁人,铁人身高1.9米左右,脚下有铁柱一根,重直人地1.3米,重约3吨。铁牛尾部东北方位立有七星柱一组(七根),铁柱直径0.4米,长约6米,重约9吨。铁牛前约2米即为明代黄河防护石堤,河堤表层石条连接处各铸有铁铆锭。《蒲州府志》记载,河堤长约一千三百一十九丈(大约5000米)。明堤前11米处为唐代古河堤。
现存的蒲州城,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发生地震后坐落在唐故城基址上井经屡次修葺的内城遗迹。外城的唐代夯土城墙周长约5700米,高5米左右。内城周长为5400米,明代砖砌城墙保存完好,城中心鼓楼砖砌台基尚存,四面有砖券门洞。古城墙及四大门瓮城遗址亦存

历史文化

传说轶事

据史载,蒲州故城古名浦坂,曾是尧舜之都。由于蒲津桥的建设,这里曾为历史上一座名城。尤其是在唐代,蒲州为黄河之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元八年(720年),它与陕、郑、汴、怀、雄州并称“六大雄城”。隔一年,又改升河中府,定为中都。开元十二年(724年),为京幾四辅中的上辅,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宋代因之。此后,随着时代的更替,蒲州虽没有盛唐时代那样繁盛,但也始终没有改变它的中心位置。直至明、清,蒲州府一直为河东一大重要城市。

蒲州故城遗址

蒲州故城创建于北周时期,唐时最为繁盛,曾两建中都,为四辅之。金正大八年(1231年)元兵攻城:金将截城之半,留守内城,即今所见东、西城的格局、此后西城成为蒲州城的主要城池,元至正十年(1350年)增修,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筑,建筑基址和街道体系遍布地下。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汉时名临晋渡,唐改称蒲津渡,宋改为大庆关渡。1991-1992年两次发掘,揭露有唐代蒲津渡浮桥的铁牛、铁人等遗物,以及唐至明代的道路、排水沟、石堤坝、石砌路基遗迹和明代碑刻等遗物。

艺文

蒲州故城
蒲城寂寂净无烟,維蝶巍巍一水,
入海黄河傍古树,依山白日照残坦。
铁牛声啸吞青土,雀楼高幻碧天。
主薄诗情犹未尽,风驿再领是何年?

科研成果

2012-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蒲州故城遗址开展了持续考古工作,考古勘探842000平方米,考古发掘6289平方米通过
考古工作完善了东城城址的平面形制,理清了地表城墙的始建年代,并配合蒲州故城古建筑保护方案设计、加固修缓等工程做了相关古建筑基址的发掘清理工作。尤为重要的是在东城内东南部发现了唐代地层,在西城内西北部找到了北朝至唐代时期蒲州故城的城墙遗迹,蒲州故城遗址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蒲州故城遗址新发现的城墙证实了唐代蒲州城的存在,其年代可上溯至北朝时这与文献中蒲州北朝置州的记载相印证。这段城墙早于蒲州故城地表现存城墙,它的发现为确定北朝至唐代蒲州城的位置、分布范围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对进一步探寻北朝之唐代蒲州城的规制布局、探讨蒲州域址的沿革、变迁以及推动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价值

蒲州故城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约13公里处,为唐至明朝的遗址,蒲津渡遗址对于中国古代桥梁史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则是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后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长约5700米,明代蒲州城(内城)周长约5400米。明代蒲州城砖砌城墙保存完好,东、南、西、北四座城门都保存较好。四大铁牛被誉为“”,在考古学、桥梁建筑、冶炼铸造、水文地质等学科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01年,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
2021年10月12日,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重要地位

蒲津渡遗址的发现,为历史地理、水文地质、环境考古以及黄河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